![]() ![]() ![]() 苏轼行书欣赏《治平帖》卷,纸本,行书,纵29.2cm,横4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诗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轼行书书法赏析《致季常尺牍》,又名《一夜帖》,30.3 X 48.6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轼《邂逅帖》,又称《江上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轼《春中帖》 约1092年(元祐七年) ![]() 苏轼 《次辩才韵诗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轼《渡海帖》,行书,元丰三年(1100),纸本,28.6X40.2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轼《归园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苏轼《跋王晋卿藏挑耳图帖》 书于1091年(元佑六年) 行书 ![]() 苏轼《东武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东武小邦 不烦牛刀 责无可以上助万一者 非不尽也 虽隔数政 犹望掩恶耳 真州房缗 已令子由面白 悚息悚息 轼又上 ![]() 苏轼《跋吏部陈公诗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苏轼《北游帖》 ![]() 苏轼《近人帖》 上海张氏涵庐旧藏 ![]() 苏轼行书欣赏《啜茶帖》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