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肥肉、蛋糕这类高脂肪的食物,许多人避之不及。
这话只对了一半,脂肪其实也分好坏。 一些“好脂肪”可以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合成重要分子、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我们绝不能缺了它;但一些“坏脂肪”,会对我们健康造成影响。 我们需要留心的正是食物中的“坏脂肪”,特别是反式脂肪。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就因反式脂肪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呼吁各国停用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酸。 那么,这个反式脂肪到底是什么?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危害? 反式脂肪来自哪儿? 反式脂肪(指反式脂肪酸)是一大类含有反式双键的脂肪酸的简称,跟其他脂肪酸不一样,它不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 反式脂肪的来源有两种: 一种来自天然食品,如牛、羊肉或者牛羊乳制品等。牛和羊都是反刍动物,胃里有大量微生物帮助发酵和消化食物,反式脂肪就是在这个过程里产生并融入牛羊体内。 甚至,有些哺乳期的妈妈因为避免不了会吃下这类食物,她们的乳汁中也可能含有极少量的反式脂肪。 还有一种来自加工食物,包括加入了精炼、被部分氢化的植物油以及经过长时间高温烹饪的食用油等。 食用油在精炼及长时间烹饪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氢化植物油则是专门被人工制造出来的反式脂肪。 1902年,德国化学家诺门通过对植物油进行氢化发明了的一种新型不饱和脂肪酸。它价格低、耐储存,还能让食物变得更美味,因此被大量用在了加工食物里:
但就是这种人工制造的反式脂肪,在上个月被世卫组织呼吁停用。 反式脂肪吃了,对健康有害? 氢化油在上个世纪刚开始应用时,人们认为它作为一种加工的“植物油”,比动物油更健康,而且价格更便宜。 但直到最近几十年,有研究发现,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可能会增加患新血管病的风险,人们这才开始重视它的危害。
同时反式脂肪还会让血小板更加黏稠,更容易形成血栓。摄入过多反式脂肪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饱和脂肪酸的3~5倍。 据世卫组织估计,每年因摄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就有50多万人! 这个数字真是让人心惊,那这样说来,既然反式脂肪这么危险,是不是以后蛋糕、饼干、奶茶这些都不能吃了? 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吃,毕竟有些天然食物比如牛奶、牛肉、羊肉也会有少量反式脂肪,我们要做的是尽量减少摄入量。 世卫组织就曾建议: 反式脂肪总摄入量应限制在摄入总能量的1%以下,即以每天摄入2000卡路里总能量计算,相当于将每天反式脂肪摄入量限制在2.2克以内。 学会5招,远离反式脂肪 1. 控制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 虽然植物油里的反式脂肪含量低,但我们的饮食习惯中多要食用植物油。据调查,中国人吃进反式脂肪几乎50%来自精练植物油。 建议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植物油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30克。 2. 少吃油炸烘烤食品 炸薯条、土豆片、炸鸡块等油炸食品,以及人造黄油、奶油蛋糕之类的西式糕点、饼干等烘烤食物,都可能含反式脂肪。 3. 购物仔细看标识 凡是标识成分中有氢化植物油、半氢化植物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起酥油等字眼的话,表示有反式脂肪酸。可以尽量购买不含或含少量反式脂肪的食物,减少摄入。 4. 饮食多元化 多吃蔬菜、水果这类天然食物,摄入反式脂肪的机会自然就会减少。 5. 做菜注意油温 食用油在高温下也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特别注意别等油冒烟了才下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