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省景县志简介

 京城顽主官方 2018-06-23
元末明初,战争频仍。元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掠夺,加之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率20万大军北伐中原,使得北方地区久罹战火,田地荒芜,户口凋弊,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嗣后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更使这些地方的灾难雪上加霜。景州地处京畿要冲,灾难之深之重是可想而知的。为了增加户口,恢复生产,自明洪武初至永乐末,朝廷组织了十几次大规模的移民。1981年景县政府进行地名普查,发现明代移民建村699个,其中山西移民建村429个,山东移民建村35个,河南、浙江、江西、北京、内蒙移民也建有部分村庄。景县有848个行政村,移民建村就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见当时景州移民之盛。外籍移民在景州定居下来,同这里的原住居民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医治战争的创伤,建设新的家园。景州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外籍移民同原住居民共同创造的。


景县王谦寺镇孟庄村东有石碑一通,记录了景州13村孟氏后裔迁居景州的情况。碑阳为《孟氏家庙序》,碑阴为邹县孟传连关于恳请蠲免景州孟家庄等13村孟氏后裔税赋的来文和景州州衙对来文的批复。
孟家庄等13村孟氏族人应是明永乐年间的山东邹县移民。

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像孟氏一样享有特权的外籍移民,还有景州城西颜庄颜氏族人。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颜庄《颜氏支谱》载,颜庄颜氏先由山东曲阜迁至扬州,永乐皇帝定都北京,颜氏第58代后裔自扬州随迁北来,于景州城西颜庄定居。到了第71代,又分出一支定居于景州孙家温城。自明以来,颜庄颜氏一直享有免除税赋徭役的特权。入清以后,清廷也先后12次下令免除颜子后裔的差徭,这在《颜氏支谱》中都有详细记载。

明代迁来景州的移民,不少是世家大户。明永乐初定居连镇大端庄的戈氏一族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戈氏族谱》,戈氏祖居浙江嘉兴,是当地的世家大族。自汉至明,戈氏出仕为官者达97人。戈氏定居景州后,继续走读书仕进的路子,到戈瑄一世,戈氏一族的辉煌达到了顶峰。



不少外籍大户是根据朝廷“徙海内大姓实京畿”的诏令移居景州的。青兰乡南江江村光绪十年(1884年)版《孙氏族谱》写道:“始祖讳士英者,生于山东青州府乐安县,前明永乐二年(1404年)‘徙海内大姓实畿辅’,遂迁于景州南江江村而占籍焉。”孙氏居景州后,继承先世耕读之风,第五世孙博在明成化年间登戊戌(1478年)科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因敢于直谏,切中时弊,擢升山西按察司佥事,授中宪大夫,褒奖于乡贤祠。孙博不但官做得好,而且诗文俱佳,其《景州八景诗》为时人称道,载于旧志,流传至今。

与南江江孙氏一样,张氏也是明永乐二年(1404年)根据朝廷的诏令,自山东青州府寿光县迁居景州枣林村的。据《张氏族谱》,张氏先祖居于海丰,但无确凿佐证和文字记载。景州枣林张氏始祖为张原鲁。枣林张氏八世裔孙张文燝于清康熙年间为《张氏族谱》作序说,“始祖自寿光县迁景州,居五世而大,七世而显,远近之人咸称枣林张氏焉。”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长达5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张氏取得科名及出仕为官的共有374人。其中,进士2人,举人16人,监生214人,贡生64人。这两名进士,一个是第八世张文熙,明万历壬子(1612年)科举人,癸丑(1613年)科进士,历官知县、监察御史、江南巡按、太仆卿、资治尹、大中大夫。一个是九世张国枢,崇祯乙亥(1635年)科拔贡,己卯(1639年)科举人,庚辰(1640年)科进士,历官知县、刑部山东主事、吏部稽勋司郎中、吏部文选司郎中、奉政大夫。在张氏族人中,这两人论功名是最高的,论官职和地位也是最显赫的。

在明代移民中,有不少是外籍屯田将士留住景州的。近日景县发现道光四年(1824年)《邓氏族谱》。据族谱记载,景州邓氏族人就是明洪武年间徐达北伐的将士,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屯住于德州卫后所(当时在德州境内,建国后划归景县)。邓源,年33岁,安徽直隶安庆府怀宁县孝义坊人。有曾祖邓受,旧名文受,甲辰年(1364年)湖广于徐丞相下归附从军,拨广武卫,克庐州,接应安、丰等处。丙午年(1366年),巫子门杀败张寇,破旧馆、湖州,攻苏州等处。吴元年(宋龙凤十年,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克沂州、益都、济南等处。洪武元年(1368年),克小旗,克汴梁、河南、大都、真定、保定等处。洪武二年(1369年),克上都。洪武三年(1370年),克应昌虹螺山寨。洪武四年(1371年),征西蜀,克瞿塘、重庆、保宁等处。洪武五年(1372年),征进和林省。洪武十一年(1378年),拨水军左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二月,克本卫中、左所总旗。洪武三十年(1397年),征进五开等处。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十三日,除授德州卫后所世袭百户,洪武三十三年(1400年)十一月十五日病故。祖父邓福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三月初十日袭除德州卫后所世袭百户。为因老疾,亦故。邓铭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五月十一日钦准替职,亦故。邓源系嫡长男,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十八日钦准替职,授昭信校尉,本卫后所世袭百户。邓铭赠昭信校尉,管军百户。母钱氏,封太安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