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明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的政治十分有意思。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曾被寄予厚望的太子英年早逝,嫡长子去世,朱元璋一下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皇室血脉继承非嫡子一脉不可,另一方面,自己还有许多优秀的儿子。犹豫再三,朱元璋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允炆。 朱允炆 朱允炆当上皇帝后,虽性格软弱,但他的几个皇叔也大都支持。当然,这也包括多年征战沙场的四叔燕王朱棣,朱棣与朱标关系很好,一直将他当做一个可以信任的大哥。所以,对于朱允炆这个侄子当皇帝一事,朱棣并不反对。 那么朱棣为何最终还是造反了呢? 朱允炆上位之后,虽然那些居功自傲的功臣们已经被爷爷杀得差不多了,但是他还是不放心,或者说是不自信。毕竟,自己没有爷爷那样的手段,凡事都要求稳。于是,还没站稳脚跟的朱允炆就开始削藩。一年之内,朱允炆就搞掉了五个叔叔,其中还包括一些与世无争的藩王。虽然他们并不是直接死于朱允炆之手,但都是死于削藩。毕竟,自己的权利谁愿意拱手让人呢? 朱棣 朱棣并没想到自己的侄子会对自己下手,朱允炆也犹豫过许多次。最后,还是想除掉这个久经沙场的四叔。于是,朱棣不得不反。 那么朱棣为何会如此简单就获得成功呢? 我们都知道,朱棣攻下南京城后,就夺取了政权。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没有发生过的。因为你要成功,就必定有人反对,为何没人反对朱棣呢? 姚广孝 首先,朱棣身边有能人,道衍和尚姚广孝一直是朱棣的坚实后盾。朱棣先是发出舆论,告诉众人自己是帮助侄子清君侧,并不是造反。这一点很重要,那些大臣们自然是保持中立,因为这天下,早已经是你们朱家的天下了。换成别的朝代,还能有个把谏臣出来。而当时的明朝,皇室内部官员大都人心惶惶。不管是叔还是侄,你们争你们的,我们当我们的官。 就这样,仗着清君侧的名义,朱棣打败了朱允炆的嫡系部队和军事重镇,自己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靖难之役,让朱棣获得了成功,从此朱棣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官不会反朱棣,民自然更不会反,反正自己都是在朱家人的领导下生活,谁领导的好谁就是明君。 朱棣 朱棣夺取大权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服众。许多支持朱允炆新政的大臣都被朱棣“清”了君侧,方孝孺被诛十族,从此反对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小了。在姚广孝的努力下,朱棣修《永乐大典》。同时,还派郑和下西洋,把明朝的经济、文化、军事推向了顶峰。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朱棣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功,首先要有能力,还要有人帮,更要有远见。天时地利人和,方能成事。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历史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