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普赛斯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信息来源:译普赛斯技术咨询团队摘编 本文主要介绍5种武器装备维修作业技术,对于每一种技术都介绍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技术说明)、技术现状和应用前景。 1 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的自动化的快速无损检测 美国海军航空兵研究的大间距、大面积热成像无损检测(LASLAT)”,可以在离开飞机被测面1.5-15m处检测,检测面积大大增加。它与传统的热像仪基本方法比较如下图。 瞬时覆盖面积(即上图中的一个小矩形格)约为0.36 m2,总检测面积可以达到36 m2,通过3-4h工作,对81个小矩形格区域成像,最后通过软件处理拼接成一幅完整图像。与之类似,奥格登空军后勤保障中心提出了完整飞机自动化检测的建议。 2 体力增强系统 在维修工作中,很多情况都需要工人们握持和操作沉重的维修工具,这无疑增加了工作的危险性。美国海军水面作战中心研究的体力增强系统(HAS)则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体力增强系统原理类似于昆虫或甲壳类动物身体外表的骨骼,具有支撑和保护作用。实际使用是通过一套穿在人身上的辅助机械系统,对使用者提供防护,并增强使用者的负重和运动能力。 3 间歇性故障检测和隔离系统 传统的装备测试无法检测到外场可更换单元的间歇性电路故障,如焊接点裂开、绕线松动、连接头松动等。美国Univsesal Synaptics公司研制的“间歇性故障检测和隔离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其主要部分包括:间歇性故障测试器、振动台、环境试验室和测试接口适配器等。 其中间歇性故障测试器属于核心组件,目前已经由Univsesal Synaptics公司开发并获得专利,它是一种神经网络模拟仪器,能够同时对数以千计的电路进行独立、持续跟踪,并能够探测和记录所有超过20ns的电路不连续状态。美国空军和海军也研制了类似的系统。 4 便携式油料分析仪 每年,由于存在问题进行的数十万个分析可能会压缩到一个油液分析实验室。目前遥远地点的分析要“一直到3周”时间。维修人员无法在现场对油料进行分析。解决办法是使用手持/便携式移动油料分析仪,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油料分析。这样不仅能减少油料采样运输耽误时间,以及油料分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比将油料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费用更低,在现场即可得到油料分析结果。 这套设备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仅用一套设备,就提供了依赖于需求的油液分析成套解决方案(如下图) 使用设备进行油料检测分析过程中无需其他化学品或有害物质;在现场就能获得的定量分析结果;采样一滴液体就能进行分析,几分钟内能得到分析结果,分析完成后用普通抹布就能清洁。 5 拆卸紧固件的手持式电火花加工技术“易钻(E-drill)” 飞机上许多螺钉、埋头铆钉,传统方法是用电钻钻掉这些它们,损伤率高,费时费力且产生许多尖锐的金属屑。美国空军使用Perfect Point 公司研制的手持式放电加工工具,能够大大减轻这些问题。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
|
来自: 昵称m5Gu5 > 《装备技术发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