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蚕丝之乡——震泽古镇 蚕宝宝们的小镇故事

 nhql 2018-06-23





“有一个地方,


它望得见山水,


留得住人情,


他是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他每一个角落都装着神秘,


每一寸土地都刻着历史,


这就是中国小镇。”


这是近期一档文化节目《小镇故事》的文案,作为清华哥哥的超级迷妹,自是从开播一期不落。文案集中了小镇的精神,节目展现了小镇的容颜。这样美的享受,使传奇君不得不去寻找属于我们养蚕人的启初之地。



寻寻觅觅,这个启初就在震泽古镇。

震泽古镇于众多的江南古镇中属沉默者。相比在文人骚客笔下出镜率较高的西塘、周庄、乌镇等,她婉若一个娉婷的江南女子般静好。可也正因如此,这里至今保留着原生态的古镇特色,是不少学者感受古镇文化的绝佳之地。所谓看尽蚕的一生,感悟“春蚕到死”的无尽奉献之地。

震泽古镇地处苏州的吴江区,默默无闻的她养育了世界篮球巨星姚明。据悉,这个篮球巨人小时候可是在这里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震泽古镇另一个可称赞之处是她被誉为“丝绸重镇”,“蚕桑丝之乡”。一千多年以前,唐代诗人陆龟蒙就写道,“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棹缫车”,这句诗充分展现了震泽人民的耕织生活。

至今,这里都还沿用古法养蚕、匠心制造。

古镇人民每年的三月份就开始忙碌,女人们开始趁着河水清洗养蚕的器具,而男人们则修正蚕房,为蚕宝宝的一生而精心准备着。古时养蚕,养蚕人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跟时间去满足蚕宝宝的生存条件。


养蚕先要孵蚁,没有可控温度的实验室的他们都是靠人工孵化,身穿棉袄,将蚕种焐在胸口,靠自己体温孵化蚕种,这一过程称为“暖种”。遇上反常的极冷天气,蚕民们可能还需要给它们捂上一层棉被。

蚕需经过卵、幼虫、蛹、蛾四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前三个阶段的蚕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必须控制在27摄氏度左右的恒温状态。可是要知道,农村要保持在27度的恒温是非常困难的。可是劳动人民永远有他们的独特智慧,蚁蚕孵出后,他们在蚕室内挂起帏帐,房间里再点上火盆,把养蚕房变成了一个适宜蚕宝宝生长的温室。

长大后的蚕宝宝食量大增,不仅如此,以桑叶为生的它们对桑叶的要求也很高。就像前不久登顶微博热搜的一条微博所说,喂养不及时,喂养的桑叶沾水,蚕宝宝就分分钟死给你看。天不亮就去桑田里采桑叶,凌晨起来喂蚕,这都是蚕农们的日常工作。


蚕农们的辛勤劳作换来的是蚕丝、丝绸等制品,这不仅是当地人的生活来源,更成就了震泽的蚕丝产业。一代又一代的震泽人将之继承发展,现如今,当地已有了很多家丝绸企业。在2018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来自震泽的14家丝绸企业带着她们的创新创意产品,让来自全球的客商一睹丝绸国粹的现代风采。


今天的震泽古镇除了师俭堂、慈云寺塔、文昌阁等著名的景点外,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也成了游客的必游之地。文化园展示了震泽人的古法养蚕技术,也让来访者观赏到了蚕的创新艺术品。新一代的震泽人用蚕茧作画、配饰,他们用创意将蚕乡的文化传递给新一代的震泽人,传播至大江南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