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腹哀穴

 精元堂妙药阁 2018-06-23

每日一穴位是河南国医医学研究院整理总结出来的一套便于记忆的穴位学习方法。这里是一个适合所有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方法集图文、理疗手法、功能主治为一体,实时关注中医学,每日为您分享一穴位,觉得我们文章不错的可以分享给更多的爱好者,亦可关注我们查看更多历史消息,我们有更多惊喜等着您!

1

腹哀:fu ai

腹哀,腹即腹部,哀即伤痛,本穴善治腹部各种伤痛,故名腹哀。

2

定穴:

腹哀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3

性能功效:

健脾和胃,理气调肠。

4

主治功能:

腹痛,泄泻,痢疾,便秘,消化不良,饮食不化,大便脓血,泻痢无度,胃痉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或减少,细菌性痢疾,绕脐痛,肠出血,腹中疼痛等。

5

保健养生:

两掌平放于腹哀穴处,稍加用力后顺时针方向揉动,可辅助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等肝胆疾病引起的疼痛、恶心。

6

配伍应用:

腹哀配梁丘、足三里、中脘,治急性腹痛。

腹哀配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治消化不良。

7

理疗手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8

注意事项:

不宜自行针灸。

9

现代研究:

现代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细菌性痢疾等。配梁丘、足三里、中脘等主治急性腹痛;配脾俞、足三里等主治消化不良。

10

古文摘录:

《针灸甲乙经》:便脓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腹哀主之。绕脐痛抢心,膝寒,注利,腹哀主之。

《针灸聚英》:主寒中食不化,大便脓血。

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