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越烦恼的法门——在孤独升起的地方遭遇真知

 刘淑姿 2018-06-23


我找到了一个法门,超越烦恼的法门:孤独生起的地方,隐藏着超越孤独的法门;不安生起的地方,隐藏着安心方法……如获至宝,心生喜悦。为法宝喜悦,同时也为自由喜悦。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已经不需要朋友。不需要朋友,并不是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朋友了,只是不需要依赖这种东西了。事实上感情更好了,只是不依赖了。不需要朋友,也不需要外物。


对他人也生出来一种很深的理解:人本质上是孤独的。没有一个人真的可以理解你。“心心相印”的这个层面,没有人可以走近;概念化(语言化、意象化)的层面,不会有真理解。人与人的理解,多是基于错误构建的自我,是我的投射。完全无我,不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解,很少见,很难得。但自我是可以理解自己的,深到哪层都可以,而且可以完整地理解到。自我对自己的理解其实也很难得。我不再奢求他人的理解,但我并不消极;相反,是非常积极的,因为我能理解自己。



没法言说的那段体验,里边有一种特殊的知,我把它命名为“真知”。它的特点是直接、透彻、明晰、清楚。不是思考的知,不是推理的知,是感知,直接感知到了。不是头脑层面的知,也不单纯是身或者心的知,是全身心的知,知道的时候全身心都是知道的。不存在知与不知的差异,只是知,只有知,始终都是知道的。不存在对与错的判断。知道的是对还是错?不存在这样的判断。知道就是知道,知道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知道是对的,就是对的;知道是错的,就是错的,不需要判断知道的是对还是错。我如果知道了的话,我会知道自己知道;我如果不知道的话,我会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它非常准确,不是我自己可以修改的。



我怀疑这种知,就是孟子、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知。它不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内心实实在在存在的一种东西,是心本身自带的一种功能。每个人都有,不是只有某个特殊的谁才有。它藏在潜意识非常深的地方,所有人共有。但不是每个人都在用。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么用。通过心理体验上的实证,亲自找到它、感受它、使用它、每个人都能学会,每个人都有这个潜能。


王阳明讲“格物致知”的时候,也许他真正讲的不是“格物致知”,是“致知格物”。格物致知的话,是分别研究物的规律,然后从中找到普遍规律,总结成为知识,最终获得知。我认为不像。更像是致知格物,用心看,不管看什么,只要物不当其位(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不当其位),心中有一个地方会感觉有点儿别扭(或者说不是那么通畅、舒服);然后调整,归位,用心看,一旦物当其位,心一下就会彻底舒服了,很舒畅,很通透。心有这种功能,这就是我所说的“真知”。比如解梦,给出一个似是而非的解释,心里会隐隐感觉到哪儿不对。虽然一时半会儿说不清,但会隐约感觉差强人意,总觉得差那么一点点。抓住这一丝的不舒服,仔细、认真地思考,就会发现的确不对。直到找出那个唯一的解,然后心会感觉,一下都舒服了,整个都很通透。比如看画,里边有个细微的问题,那么心会隐约感觉有点点别扭。比如听音乐,中间夹了一个错误的音符,你的心会咯噔一下——尽管你并不懂音符。



这种知有一个特点:知同时就是心理能量本身。并不是在心理能量外单独有那么一个知,它们是同一个东西,不能分离,不能分割。香蕉好不好吃?吃就知道。不吃不会知道,不吃就知道是假的知道,肯定不是这种知;但也不是先吃,然后判断好不好吃,判断不是这种知。这种知就是吃本身,吃在嘴里,自己就知道好吃,或者不好吃。没有判断,就是经验本身。王阳明讲的很清楚,“知行合一”,这个说法极为贴切。“先知后行”,“先行后知”,说的都不是这种知。如果是这种知的话,知跟行必然是在一起的,知就是行,行本身就是知。

这个知对我特别重要,经验过这种知,我的心自然获得了一种功能:明辨是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法含糊。我能骗自己,但是我骗不了自己的心。我二大爷的画画得不好,我没法说好。而且只要看一眼,就会清楚地知道哪里不好。即使二大爷咳嗽示意,也没用,不好就是不好。即使他继续咳嗽,也没法歪曲我心的眼睛。课堂上有些督导,大家都觉得好,没什么问题;我会知道某个地方实际不对,蒙不住眼睛。这个“知”更多还是指向自我。成长路上,难免跑偏,这里不偏那里偏,要么偏左要么偏右,总之就是没法不偏。是这个知,一次又一次把我拉回,避免偏离轨道、冲向悬崖。成长越往后,越发现这个“知”实在太重要了。



另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它越来越多地把我的知行统一在一起,行越来越多地实现了与知的合一。这个合一的实现意义重大,不夸张地说,之后所有的成长,都是在围绕这一点展开,任何点滴的成长,都跟它脱不了关系。

……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