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四、如何做好成本预估 成本预估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对外报价和对内实行成本管控的依据。尽管如此,很多非标设备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负责成本预估的是项目负责工程师(对方案和结构最清楚,最适合),一一方面实际采购历史价格及实际发生成本又对工程师并没有完全开放。很多工程师在成本预估时凭经验靠感觉,没有数据和来源作支撑,成本预估的结果忽高忽低。 做好成本预估一方面要加强管理,规范成本预估的程序,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包括历史采购价、供应商报价、成本分析报告等,另一方面要提升工程师的个人能力,工程师要有成本意识,要学习并掌握成本预估相关的基本技能,快速准确进行成本预估也是项目工程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 1、何为好的成本预算 理论上成本预算越接近最终的实际成本越好,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完全准确。另外预估价格与采购价格完全一样也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是预估价偏高,采购直接就按预估价采购了。一般认为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之差占总成本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就算是合理的。 2、成本(价格)估算的几种方法及其优缺点 现有方法有:理论估算法(又称指标估算法)、系列(或类似)设备估价法、定额估价法、成本计算估算法,还有结构分类估价法、结构部件组合估价法及系数调整估价法等,这里对几种方法作简单的介绍和分析说明。 1)理论估算法: 计算公式:P =Q*M P —计算设备的出厂价格(元/台) Q —计算设备的净重(吨/台) M —理论价格(或指标)(元/台) M(理论价格)的确定:根据大量的非标设备制作资料积累,将某一重量范围内的全部费用加起来,除以该范围的设备重之和,即可得出每吨的理论价格(或指标),各理论价格还可以根据系列曲线作最后理论性的修改,再加权平均取定。 其优点是:应用范围广,办法简单,适应性强,数据简单,估价速度快; 其缺点是:准确度差。 分析:此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间接估算方法。对于单个项目来讲,估算价格与实际价格相比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但对一个企业来讲,在一定时间段内(如一个年度内)还是比较接近的,前提是业务范围和设备类型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2)系列(或类似)设备估价法: 用插入法求取设备中一个或几个设备价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 Px=(P1/Q1+P2/Q2)/2*Q ; Px=(P1+P2)/(Q1+Q2)*Q P1、P2分别为邻近设备价格 Q1、Q2为邻近设备重量P1〈Px〉P2 Q1〈Q〉Q2 优点:在价格不全的情况下很适用; 缺点:没有完整的价格数据,没有完整的各种取费计算,应用范围不广。 分析:此方法是一种类比的方法。且不说以价格与重量发生联系其实不一定很合理,就说在方案设计前期(3D模型没有完成前),要准确知道设备的重量本身也不容易。这种方法更适合对已经做出来的设备进行定价。 3)定额估价法: 该方法是套用现行的全国统一安装工程定额及配套取费标准。 优点:是以实物量表示,对地区的适应性强,也比较准确,特别适应于现场制作的简单容器; 缺点:是计算比较烦琐,并且只能作为现场制作的非标设备,不适应于其它工业企业的非标设备制作计价。 分析: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现场施工类工程项目的报价。具体作业方式是根据现场实际状况,列出材料的规格数量、施工量的大小,再以材料用量乘单位价格,以总工时乘以单位工时价格,最后汇总得到预算成本。对于工程量较大的项目此方法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4)成本估价法: 该方法是计算设备制造成本的估价方法。构成非标设备的价格要素分为成本、相关费用、利润、税金。成本即为构成工程实体的全部物化劳动的消耗;利润为行业利润;税金按国家税费规定计算。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材料费 材料费 =材料净重 *(1+加工损耗系数) *每吨材料综合价 (2) 加工费 加工费 =设备总重量(吨) *设备每吨加工费 (3) 辅助材料费 辅助材料费 =设备总重量 *辅助材料费指标 (4) 专用工具费 专用工具费 =[(1)+(2)+(3)] *专用工具费费率 (5) 废品损失费 废品损失费 =[(1)+(2)+(3)+(4)] *废品损失费率 (6) 外购配套件费 外购配套件费 =外购配套件费 *(1 +运杂费) (7) 包装费 包装费 =[(1) ~(6)]*包装费率 (8) 利润 利润=[(1) ~(5)+(7)] *利润系数 (9) 税金 税金 =[(1) ~(8)] *增值税率,增值税率一般为16% (10) 非标准设备设计费 各企业依照项目的实际情况,按一定的比例计算设计费。 多台(套)相同的非标准设备,自第二台(套)起乘以0.3的调整系数收费,设计收费总额可以采用一下工式计算: P=Pi×[1+0.3×(n-1)] 其中:P-该项非标设备设计费总额,Pi-该项非标设备单台设计收费额,n----该项相同非标设备的总台数。 分析:此方法针对非标设备估价相对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一种方法,被大多数非标设备制造企业所采用。其实际操作性有待商榷,如(1)-(7)费率系数如何确定?(8)-(9)是在预估成本的基础上转化为报价,所加的费用也不完整。这种方法更适合于具备加工能力,加工件 3、细分估价法(推荐采用) 是将设备成本按材料成本或人力成本分别细分而取得相对准确预算成本的一种预估的方法。 材料成本细分是将设备的组成按功能模组/单元或工位自上而下进行逐级细分,细分的原则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得到其相对准确价格为止,最后将所有价格进行汇总得到整个设备的材料预估成本。 人力成本的细分则是以项目计划为依据,根据项目各阶段投入的人力、工时来计算各阶段的工时成本,最后再进行汇总得到整个项目的人力工时成本。 优点: (1)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如果连需求说不清道不明,方案无从展开的项目当然也不能适用) (2)有数据及来源作支撑,且因为细分使得各项的估价偏差(有偏高项也有偏低项)会有所抵消,因此得到的材料成本相对来说比较准确。 (3)可以按客户要求格式很方便的进行整理。 (4)在后续制造中用于管控成本的同时,还可依照实际采购价格不断进行比较、分析和修正,清晰了解哪些部分出现了差异,是方案或结构发生了变化,还是估价不够准确,一目了然。 (5)作为资料存档,可作为将来制造类似设备时价格估算的参考依据。 3.1细分法估价流程 3.2 成本估价明细表 下图为成本估价明细表(举例),实际操作时根据具体的项目可参照格式进行细分展开。具体做法是采用EXCEL预先制作模板,调用时以项目名称另存后再进行后续操作。细分项及价格直接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采用EXCEL自带函数公式自动进行汇总计算,这样的好处是项目发生变化(增减项目)或调整价格时结果会自动更新,避免重复计算,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很多需要设计计算的都可以借鉴此方法) 细分项取名时最好包含功能、工位名称及位置特征,便于区分,以免混淆。如果方案做得比较细了,能加上图号则更好。 说明:1)、建议价格估算时可先通过与自己做过类似项目和结构进行比较,快速得到一个初步的成本价格,然后再与上述估价方式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可不断积累经验对提升工程师的报价能力有很大帮助。 2)、切忌把售价作为成本价来报,否则会造成很大的偏差。 3)、方案没出来之前如何细分?(a)既然要报价了,方案一定是有了,只是没有用图档完全表达出来而已。(b)如果3D图档的方案还没有展开或没细化完成时需要报价,可在图纸上快速勾画大致结构布局及各部分组成,并标注各部件的名称就可以按估算表来进行估算了。 3.3 加工零件的粗略估算法 1)对于大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 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1: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加工批量大时,加工费适当下调; 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1.2~1.5: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加工批量大时,加工费适当下调; 2)对于中小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 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2~3: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加工批量大时,加工费适当下调; 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5~10: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加工批量大时,加工费适当下调; 3) 可根据具体情况,如材质、加工工序多少、精度要求、交期等对比例可适当作一些调整。 未完,待续。 |
|
来自: 昵称45356502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