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守江淮要塞睢阳的双忠许远张巡

 恶猪王520 2018-06-24


凌烟阁,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功臣绘像入凌烟阁,而此时距三位“功高侯王”牺牲已过去91年了。90多年来,历经十一代唐皇及百姓不能忘却“安史之乱”,念念不忘当年死守睢阳的功臣们!

话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安史之乱”爆发了。是时,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所部镇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精骑八千余共计十五万众,反于范阳。安禄山乘坐铁车,率领步骑精锐号称二十万,“烟尘千里,鼓噪震地”。当时海内承平数十年,百姓几世都没有见过战争,“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兵锋所指,所向披麾。所到之外,守将不战而逃,或者望风而降,京师震惊,唐玄宗被迫南遁。

而有这么一座城池,由六千官军坚守十月有余,抗击十二万叛军,前后大小战有四百馀次,斩敌将数百名,杀贼卒二万余人。让叛军受到重创,同时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为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奇功。这就是由张巡、许远联合指挥的“睢阳保卫战”!

 

太守县令,共守睢阳

睢阳城,即现今的商丘市。由于睢阳地处睢水的古睢水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因此而得名。在唐朝,因地处睢阳渠要冲,睢阳是通往江淮的交通要道。是叛军必经、唐军必守之战略要地。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继任并派大将尹子奇率领叛军围攻睢阳城。此时镇守睢阳城的是太守许远,守军3800余人。

许远为唐高宗时宰相许敬宗的曾孙,为杭州人。唐玄宗开元末年,许远中进士,也是海宁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曾入剑南节度使府为从事,因不顺从节度使章仇兼琼,被贬为高要县尉。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叛乱,唐玄宗召其为睢阳太守。战前,据探马得报,叛军尹子琦率10余万大军侵犯睢阳。太守许远自度其实力不足以抗敌,就邀请当时据守宁陵的真源县令张巡来协助自已一起保卫睢阳。

张巡乃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史书记载他“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聪明有才干,举进士,三以书判拔萃入等”。时其兄张晓任监察御使之职,但张巡不依靠其兄走政治道路,而凭借自己的实力出任清河、真源县令,不附权贵,打击豪强, 关心人民疾苦,简约民政,治绩突出,并负节义盛名,深受百姓爱戴。安史之乱时,张巡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令狐潮大军。天宝十五载(756年)12月,叛将杨朝宗率步、骑兵二万意图攻取宁陵,以断张巡后路。于是,张巡主动放弃雍丘,率马三百匹、将士三千余人移师向东,坚守宁陵,始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县令姚等在宁陵合兵。

集中分散军力,联合抗击叛军,避免被叛军“各个击破”,许远、张巡、三人一拍即合!

 

许远让位,张巡受命

此时睢阳城内三支队伍共计6800人。城内诸将,特别是主帅廖廖无几。

而早在756年春,张巡就率领所属军队守雍丘十余月,战六十余日;守宁陵两月,大破贼将杨朝宗,时一年有余。此时朝廷已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其实只是个虚衔,并无实际职权。而许远既然是本地太守,理所当然是这支唐军的主帅。鉴于此刻情形,太守许远自以军事才能不及张巡,推张巡为主帅,而自己管筹集军粮和战争物资。

受命于危难之际,张巡慷慨即任。敌众我寡,张巡激励将士们说,逆贼乃乌合之众,虽然很多,但不足畏惧,只要上下齐心,必能打退贼逆,且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贼众寡谋,贼骄则无智,乌合之众少谋且犯上作乱,必败无疑。

尹子琦急于邀功,兵临城下,凶猛攻击,城上却毫无动静,待贼爬至梯中间时城上箭矢如雨,敌军慌忙撤退,亦死伤之众。尹子琦反复多次攻城,张巡均身先士卒,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叛军死60余将,死伤2万余卒。

不计个人名利,推选张巡指挥,兵合一处、将打一家,三军将士同心同德,坚守城池。太守许远首功一记!

 

擒贼擒王,智射酋眼

叛军与守军已成胶着状态,攻城与守城进入了拉锯战。到了5月,正是麦熟时节,叛军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上看到后,集结士兵,擂鼓作出欲战的样子。叛军见状立刻停止收麦待战。这时,张巡止住擂鼓,让军士作出休息的样子,叛军见状放松了警惕。张巡抓住时机命南霁云率军大开城门突然冲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与此同时,有叛军大将率一千余骑兵直逼城下招张巡投降。张巡在城上一边与敌将答话,一边暗命勇士几十人手持钩、陌刀、强弩从城上吊下潜入无水的护城壕中,趁城外叛军依仗人多势众并不戒备时,勇士们奋勇杀出,叛军猝不及防损伤了很多人马。张巡欲射尹子琦,但不认识他。于是用剡蒿为矢,射向敌阵。叛军以为张巡士兵没有弓箭了,将剡蒿送给尹子琦看。张巡此时认出阵中的尹子,急令南霁云射杀,一箭射中尹子琦的左眼,因为射程较远,只射瞎尹子琦。尹子琦受伤,敌阵大乱,尹子琦急令收兵撤退。

到了当年七月,叛军再次围城。这时士兵每日才能分到一勺米,饥了只好吃树皮和纸。守军也只剩千余人,瘦弱得拉不开弓,而且外无救兵。叛军了解情况后决定强攻睢阳,他们先用云梯爬城。张巡命士兵用钩杆将云梯顶翻,随即又从城上投火焚烧云梯,这样,叛军用云梯攻城就失败了。之后,叛军作了一番整顿,又用钩车、木马攻城,但当他们靠近城墙时,又被城上投下的石块砸得七零八落。叛军见状停止攻城,又围城挖壕,壕外再加筑栅栏,以作长期围困。

积极防御,主动出机,临机应变,取之于敌,是张巡率部坚守孤城,大量歼灭叛军的主要原因。

 


砍指乞师,霁云萌誓

城中被围半年有余,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此时敌人了解城内饥荒、缺箭且无外援,更加肆无忌惮、日夜攻城。于是,张巡令南霁云外出搬兵。

霁云得令,率30人冒死突出重围,先向屯兵彭城(今徐州)的御使大夫许叔冀求援,许叔冀认为睢阳城被大军包围,已不可救,反对援助!无论南霁云如何乞求,但许叔冀无动于衷,只愿送布数千匹。南霁云大骂许叔冀是小人,跨马提枪要跟许叔冀一见输赢,许叔冀惧怕南霁云英勇无敌,躲了出去。

尔后,南霁云又求救于临淮(今江苏盱眙北)节度使贺兰进明。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业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南霁云见其不肯出兵,便进前一步说:“睢阳与临淮近在咫尺,两地相依为存,若睢阳失守,临淮危在旦日,请大夫三思。”贺兰喜欢南霁云的英勇和豪壮,不听他的求救,硬要留他下来,陈设酒肉,具备歌舞,邀请南霁云入座。南霁云情绪激昂地说:“我南霁云来的时候,睢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也咽不下去。”于是抽出随身佩带的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来给贺兰看。满座的人非常震动,都感动得为他掉泪。南霁云明白贺兰进明始终没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立刻骑马迅速地离开了。快要出城的时候,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的高塔,箭射中在塔上,有一半箭头穿进砖里。他说:“我这次回去,假如打败了叛贼,一定回来灭掉贺兰!这枝箭就是我立下誓言的记号!”


南霁云到了真源,李贲送马百匹;在宁陵宿营时,得到城使廉坦的三千军队,乘夜突围入城。叛军发觉,加以阻挡,南霁云边战边进,士兵大多战死,到达睢阳的才一千人。

城中军民听说救兵来不了了,“恸哭累日”!至此,睢阳城危在旦夕!

 

张巡杀妾,许远烹奴

尹子琦攻不进,就采取围困之策。睢阳城中早已粮尽,有的将领提出弃城东走?张巡与许远商议:“睢阳为长江、淮河间之屏障。没有睢阳,长江、淮河流域无险可守。届时,帝国的财路将会断绝,长远损失更是无法估量。不如坚守睢阳,以待朝廷官兵救援。”

此时城中守军早已煮铠甲为食。“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既尽,绝望也笼上了城内军民的心。张巡的爱妾霍氏见状,知道这样下去城防肯定会被攻破,于是对张巡说:“睢阳城失陷,臣妾肯定而亡,尸体在地上糜烂,被蝼蚁所食,没有什么意义,不如变无益为有益,我请以身为粮,延缓军士数刻之性命来等待救援。妾身中丑处须你自食,以保我的贞节,最后埋骨于地,还给我的父母。”张巡含泪同意,霍氏于是自刎。张巡献出爱妾,杀后让士兵们吃。许远亦杀掉奴婢童仆,然后杀城中的妇人,妇人吃尽,最后食老弱男子。此时城中人人知必死,但没有一个当叛徒,最后全城军民只有400余人。

相持到10月初九,尹子琦带领叛军从西南城门攻城,将士病不能战,张巡面向凤翔跪拜说:“臣力竭尽,活的时候不能报答皇上,死后愿为厉鬼来杀贼!”城遂陷,张巡等人被俘。尹子琦几次劝降张巡,得到的都是连连痛骂,“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张巡、南霁云等36人不屈而死。许远被抓送至洛阳,途中遭遇残害。

忠良死节、为国捐躯,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将士难能可贵,最终他们做到了!

 


瑕不掩瑜,功高盖世

早在八月初,肃宗已经命令同平章事张镐代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睢阳告急,张镐立即率部驰援睢阳。为了保险起见,张镐首先命令濠州(今安徽风阳东)太守闾邱晓就近救援。谁知,闾邱晓傲慢抗令,居然按兵不动。睢阳陷落的第三天,张镐的大军便赶到了。十日之后,郭子仪大军攻克洛阳。尹子奇与张镐交战失利,退回陈留之后,为部下所杀。张镐深恨闾邱晓见死不救,召之睢阳军帐,令手下将其杖毙。虽说于事无补,但最起码也可以告慰睢阳的英灵。

张镐将张巡、许远等人的英雄事迹上奏朝廷,请求肃宗加以褒奖。但是,有人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指责张巡等人太过残忍,居然食人充饥。好在当时的名士董南史、张建封等人力挺张巡、许远,指出如果没有他们坚守睢阳,江淮势必会落入敌手,何时能够堪平战乱,就遥遥无期了。十二月,肃宗这才下诏,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南霁云为开府仪同三司。雎阳,雍丘免赋税三年。

安史之乱历经三位唐皇平定,在为张巡等立庙时,代宗李豫下诏称:“顷者,国步艰难,妖星未落,中原板荡,四海横波。公等内总羸师,外临劲敌,析骸易子,曾未病诸,兵尽矢穷,乃其忧也。于戏!天未悔祸,人何以堪?宁甘杀身,不附凶党,信光扬于史册,可龟鉴于人伦。其立庙焉,以时祭祀。” 对张巡、许远、南霁云等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韩愈在《张中丞传后叙》一文中感叹:“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正是张巡、许远等将士死守睢阳,才有郭子仪、李光弼等诸唐将所率军队得江淮源源不断财粮供给,才得以保存大举反扑实力,收张巡许远守睢阳之余功,铲平叛乱。由是,张巡、许远功已证。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评定“至德已来将相,功效明着”之人,张巡等八人被定为第一等。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评“至德以来将相既殁者”,张巡等十一人被定为功臣上等。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命挂张巡等三十七人像于凌烟阁。于魏征,李靖、房玄龄等并驾齐名千秋下。宋代尊许远、张巡为“保仪尊王”、“保仪大夫”。至清代,张巡的塑像还被请到太庙中,成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如今,河南商丘、南阳都有张巡祠,以来纪念张巡、许远的功绩。江淮多地及台湾,都有张巡祠,名多为:忠烈祠、张王爷庙、张巡庙、双忠庙、张中丞祠等,千百年来,把张巡、许远做为神一样的祭祀、朝拜。尤其是商丘市睢阳区的双忠庙内,高高悬挂“义冠古今”的牌匾,彰显英雄张巡、许远的民族气节,也表达中原人民的对他们的世代敬仰!

一八年六月六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