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版到现在,已经过去九年了。这期间,我国经济和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清洁生产形势亦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环保管理部门提出的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在全国广泛开展,对涉重、产能过剩等行业的清洁生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工业发展基本模式仍然为“低端产业+末端治理”。低端产业以低资源转化率、高能源消耗、低端和低质产品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试图通过末端治理解决对环境的影响,而其代价之大常会使该生产过程的利润完全丧失;第二,我国农业总体上仍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农业现代化、农产品标准化、农业生产污染控制等问题的解决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巨大。总体而言,如何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科技发展及环境管理等方面迈向世界强国,我们面临着极大挑战。 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什么是“清洁生产”、如何做好“清洁生产”。什么是清洁生产?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efficiency)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efficacy)则是“做正确的事”。 “低端产业+末端治理”是不正确的事,几十年的严酷事实已经证明,在“低端产业+末端治理”方面花的人、财、物越多,区域总体经济效益越下滑,区域总体环境质量越趋向于恶化。清洁生产通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实现低端产业的技术进步,以“源削减”的方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以高素质的员工全员参与来提高管理水平,以清洁生产理念创新宏观环境管理。这是做正确的事,是强盛中国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环境管理、强盛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自然环境和资源又不占优的大国的唯一道路。 第二版中,详细解读和分析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阐明了我国将“清洁生产”提升为“国家战略”、同时在现阶段实行适当的强制性清洁生产的必要性;根据近年来清洁生产与宏观环境管理方面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将第一版第七章“清洁生产法律与政策基础”中部分内容独立出成为第八章“清洁生产与宏观环境管理”,并增加了清洁生产创新宏观环境管理的内容;针对当前清洁生产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更新和增补了“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学”内容,系统地阐述了现状调研、审核重点评估、清洁生产方案可行性论证和绩效核算等的理论和方法;第二版还在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清洁生产咨询机构的作用等方面补充了相关内容,更新了相关资料。 蔚东升、赵之陶为本书提供了部分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14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