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不是“烂大街”的诗歌评论,是诗歌实战。一分钟,一首诗,一个技巧。足矣。没时间看例诗的朋友,直接跳到染色处,再读技法部分即可。 纯色鸟 诗/林宗龙 海面覆盖着一层黑色 我坐在岛礁的石头上抽烟 它飞过我的头顶 在万物生长的平原上空 在卫兵脱下帽子的瞬间 我感觉一切都被禁止 但寄居蟹还在洞穴里爬行 暗色的珊瑚礁像一种语言 附着在沙砾的表面 晴朗的天气突然就下起雨 是你飞过我头顶时 带来了低垂的海洋季风 和沉下去又亮起来的暮色 我开始在树林间穿梭 在离海很远的陆地上 我有一双你看不见的孤独 我到过墓地也到过天堂 技法: 【抽喻】今天要说的技法有些危险,我知道有可能是要挨打的(我们这儿叫挨抽),这个灵感启示了我,所以我叫它“找抽型比喻”。开个玩笑,抽喻,实际上是用抽象比喻具体。即:以具体的事物做本体,以抽象的事物做喻体。比喻的目的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但抽喻非要颠覆这种固化思维。 暗色的珊瑚礁像一种语言 “珊瑚礁”和“语言”哪一个更具体更形象?当然是“珊瑚礁”,拿“语言”比喻“珊瑚礁”,简直是找抽。不是跟您开玩笑,这种比喻在中世纪会兴许要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在不久前,21世纪,我还亲眼看见一个老教授为一个类似的句子(还没有例诗这么夸张)跳起来大骂:“这叫什么比喻?他妈的比了还不如不比!”可我却不这么认为,任何的尝试都是对语言的一种推动,诗歌里尤其要打破束缚,探索语言的无限种可能。 理论基础(选读,对理论头疼的可跳过): 朱自清先生在《新诗的进步》里把比喻分为两类:即“近取譬”和“远取譬”。“近取譬”常取形似,“远取譬”多取神似。并且解释远取譬说:“能在普通人以为不同的事物中间看出同来。”新诗百年,先生的观点虽然已经为绝大多数所接受,用番茄来比喻大海,用雾气来比喻树叶;甚至用星河来比喻沉默,用流沙来比喻困惑……但很多人却接受不了用沉默去比喻星河,拿困惑去比喻流沙,接受不了用抽象比喻具体。 有什么接受不了的?你们相信朱自清先生,却没有把先生的话读仔细,还有这么一句:“所谓远近不是指比喻的材料,而指的方法。”抽喻,其本质就是把远取譬的方法做到极致。用抽喻,没毛病! 造句: 1. 常规:冷漠如同沙漠 抽喻:沙漠好像冷漠 2. 常规:孤独好像遥远的流星 抽喻:流星好像辽远的孤独 3. 常规:沉默,像雪地里的乌鸦 抽喻:乌鸦,像雪地里的沉默 4.来一个大胆的 常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抽喻:问一江春水何以向东流,恰似君心几多愁 重点: 为了使诸位更牢固地掌握抽喻,不得不提到逆喻,也叫倒喻,即:本体和喻体前后位置颠倒的比喻。拿毛主席的一个经典例子: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象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如果有《反对党八股》的上下文,很明显,主席一直在讲党八股的危害,在这个比喻句里,党八股的本体属性没有变,只是本体和喻体前后位置发生了对调,也可以说是本体和喻体的出场顺序发生了颠倒。 而抽喻不是这样,它是属性上就要拿抽象喻体修饰具象本体,与位置无关。说白了,抽喻和倒喻的区别关键看您要说的主题到底是啥。 常规:抽象本体+喻词+具体喻体 今天我们来谈谈党八股,党八股很像小瘪三 倒喻:具体喻体+喻词+抽象本体 今天我们来谈谈党八股,小瘪三就很像党八股 抽喻:具体本体+喻词+抽象喻体 今天我们来谈谈小瘪三,小瘪三很像党八股 概念说多了容易犯糊涂,因此,这三组例句是今天的重点,希望诸位一定记住。与抽喻一样,倒喻也是一种很好的比喻,区分的目的不是为了玩儿概念,而是为了更好地运用。 诗人简介: 十耘。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诗集《一首诗·一座城》等,作品在《星星诗刊》、《小诗界》、《中国诗歌网》等多家报刊杂志、网媒发表。 想说的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