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全民狂欢,师生更需淡定

 采菊东篱630 2018-06-24

每年高考语文考试的结束钟声一敲响,便是全民写作文狂欢开始时。我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很是理解。但是,我有一个担忧。作文全民狂欢,很容易使学生,特别是新一届高三学生,产生困惑甚至干扰。

高考的命题和考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具体参与命题者既需要规避猜题,又需要根据各学科的考试说明来创制,自由腾挪空间很小。就语文命题而言,既要有效考查学生语言运用的基础知识,又要考查母语运用的基本能力,同时要保证绝大数学生在两个半小时内答完全卷,所以试卷中阅读字数和考生书写字数都要有大致框定。

同样,考生复习和答卷不是天马行空,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所以,局外人在答题上所拥有的自由空间,不是命题者所顾及的因素;局外人所发表的看法,往往与命题意图没有交集,也与考生的认识、答题的感受并不一致。

回到作文写作这一话题。

先看2017年浙江作文考题“人生要读好三本大书”。就写作要求内容而言,考生对作家“人生要读三本大书”的观点加以评说。这就意味着考生对作家的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或者加以补充。

再看2018年浙江高考作文。有人读到这一题目后惊呼:是在考政治学科,在考公务员的申论写作吗?这其实是误解了考题。文题要求“你”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时,对“浙江精神”“浙江故事”“浙江传奇”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怎样思考呢?浙江诸暨草塔中学边建松老师就此撰文指出:“浙江学子”应该如何认识传统的“浙江精神”?“浙江传奇”和“浙江学子”有什么关系?“浙江学子”在造就“浙江传奇”中可以起什么作用?“浙江学子”将如何讲好“浙江故事”?这样围绕“浙江精神”来逐步拓展,逐一思考,化大为小,文章就会写得具体而扎实。

然而,不少网民将自己的头脑交给了材料,在下文时严重忽视了考题中限制性因素,只对某个观点或某个词语做一些演绎和阐发,放弃了自己应有的思考阵地,放弃人最可贵的批判性思维,无疑将写作思路狭窄化,导致文章的千人一面。这一类作文,如果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不但不会是“满分作文”,而且可能是在42分基准分上下浮动。所以将其奉为考场标杆作文,大可不必,而且有误导学生应试写作。因此,我们在全民关注高考,全民参与写作时,要少一点嘈杂声音,更不能讽刺挖苦,不要影响命题者探索前行的脚步,也不要有意无意影响师生备考。考试也有内在规律,局外人有时是难以戳到点子上的。千万不要在嘈杂声音面前,迷失了方向。(张秋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