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 ![]()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通高262厘米)
三星堆,村名,位于成都平原北部的沱江冲积扇上四川省广汉县南兴镇,由于域内有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而得名。 三星堆有古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总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其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遗址1934年首次发掘。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迄今我国发掘数量最多、形体最大的古青铜雕像群,出土文物一千多件,分别埋在相距二十米远的两个祭祀坑中。其中,青铜人头像、面具达50多件,是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 文史专家白建刚曾任《光明日报》记者,从中国历史的纵向与世界历史的横向上,初步研究过这批青铜文物,撰文连续作过介绍。 史书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20年销毁列国兵器后,曾在首都咸阳铸“金(铜)人十二,各重千石(合今5、6万斤)”;但无一流传下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尊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底座90厘米),轻松、高贵地站着。头戴华美的冠冕,“深衣”长垂膝下,仿佛在微风中飘动。眼睛炯炯,双脚赤裸,一双大手卷握胸前,仿佛具有开天辟地的力量。堪称“铜像之王”。其铸造年代,比秦始皇“金人”还早七、八百年;他使今人可以一睹三千年前古人的风彩。而且,其重逾180公斤,是继著名的商代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之后,我国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制品之一。 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与真人头部大小相当的青铜人头像数十尊。世界上最早的象真人一般大的铜像是古埃及第六王朝(距今约4300年左右)国王沛比一世和他的儿子——王子梅连拉的铜像。前者高约1.75米,后者高约70多厘米,但它们还不是青铜作品,也非铸造而成。作为完整的与真人大小相当的青铜雕像,希腊时代开始出现,比广汉出土者晚数百年。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在考古史上可谓“史无前例”。 三星堆创造和打破了许多的世界纪录,其中多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除“铜像之王”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外,还有: 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高384公分,三簇树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鸟,树侧有一龙缘树逶迤而下。推断可能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公分,直径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划的人头、鱼鸟纹饰。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高64.5公分,两耳间相距138.5公分。 三星堆不少文物的形状和《山海经》记载者一样,其服饰则和《论语》描述的蛮夷人服饰相似。怪异的菱形眼睛造像,巨大的青铜面罩形状的头像“纵目”(眼睛突出),使人联想到《山海经》里的“千里眼”。中国古籍里对“神树”也记载过。有些学者根据诸如此类罕见的文物,认为: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文明不同,是另一种异质文明,其源头在西亚。 |
|
来自: 昵称16627923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