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圆圆下落之谜已解? 吴三桂遗脉已找到? 专家: 口述历史不可全信

 驼驼探路 2018-06-24

话说,近年来,贵州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的名字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现在,马家寨已经完成了陈圆圆史迹陈列馆等一系列工程建设。

马家寨村党支部书记还吴建国骄傲地说,未来3到5年时间,马家寨将完成聂氏秘馆、古戏台、延陵堂、陈圆圆主题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还原历史人文景观。

咦?贵州岑巩县马家寨怎么建起陈圆圆主题文化广场来了?

原来,这里是陈圆圆归隐地。

而马家寨的吴氏族人,全是吴三桂后裔。

在马家寨后山,不但有陈圆圆墓,还有吴三桂的墓地。

自古红颜多薄命,人间不许见白头。

春秋的西施、三国的貂禅、唐朝的杨玉环、宋朝的李师师,还有明末的陈圆圆,全都是绝色佳人,却又都被卷入巨大的政治漩涡中,最后结束也都是生死不明、下落成谜。

2010年6月,贵州黔东南州委宣传部却传出了陈圆圆葬于马家寨狮子山绣球凸上的消息。

该消息诧煞众人,同时也牵动了史学界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

该年7月25日,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徐凯;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对吴三桂有独到研究的滕绍箴;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导,对清代云南、贵州之土司有深入研究的李世愉;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博导,《清史研究》前主编王政尧以及吉林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前所长李治亭等一行亲自到马家寨进行全面考察。

他们刚走进马家寨,立刻被一个名叫襄子家屋场的地方吸引住了。

早在1983年,时任贵州省文化局宣传部副部长的当地古文献学专家、思州(岑巩古称)学学者黄透松曾作过考证,该地名的来历是以吴三桂父亲吴襄的名字取得。

而在对村民家中的神龛进行考察时,专家们又发现,所有的村民家的神龛,均出现了“延陵堂”等字样。

李治亭教授脱口而出:“吴三桂的别号就是‘延陵将军’呀,这太吻合了!”

在马家寨吴氏秘传人吴永松老人的带领下,专家们察看了传说中的陈圆圆的墓碑。

那是一块立于清雍正六年(1728)的小石碑,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字样。

吴永松老人把坟墓的主人称呼为“陈老太婆”,并对墓碑上的字进行了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妣”代表女性。“吴门”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苏州人,苏州古称吴门,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造的。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父亲母姓陈。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双”字的繁体上边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好月圆,暗喻“圆圆”。“位席”显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就是“明苏州氏陈圆圆王妃之墓”。

一席话,说得专家们频频点头。

那陈圆圆为什么会葬于此地呢?

另一个秘传人吴永鹏说:当年吴三桂发起三藩之乱失败后,陈圆圆和吴三桂之子吴应麒在吴三桂部将马宝的护送下,逃到了这儿隐居。马家寨之所以得名,就是为了纪念马宝。马宝为转移清廷的注意,向清廷投降,遭凌迟处死。而吴氏一族直到嘉庆年间,上面的追杀风平息下来,才敢恢复吴姓。复姓那一年,距吴三桂反清称帝已整整过去了120年。

在吴永鹏的指引下,专家们又察看了马宝的衣冠冢。

看到墓碑上有“重垒土莹人祖即己祖,复修石台若翁如吾翁”的字样,专家们都同意了吴永鹏关于吴氏后裔对马宝“感恩”说法。

在考察中,专家们还展开随机调查,询问马家寨中的妇女、儿童和青少年是谁的后代,结果所有的人都说自己的祖先是吴三桂,并且说得头头是道。

专家们对这种众口一词的文化现象赞赏不已。

这次考察后不久,即该年10月,贵州黔东南州委宣传部又向专家们传达重大消息:吴三桂墓被找到了!

于是,专家们又兴冲冲地进行了第二次考察。

“吴三桂墓”上的碑文显示,碑是雍正元年(1723)所立。碑文内容经过解读,为“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

吴三桂先是背叛了大明,之后又背叛了满清,可以说是大逆不道,怎么还有脸在墓碑上刻“受皇恩颐养”呢?

吴永鹏早对这些文字研究得透透的了,不慌不忙,侃侃而谈:“受皇恩颐养”,其意思是受皇天之恩而被眷顾与颐养。所谓“一次”可解释为“第一次”、“首次”,再引申为“开创”、“首创”,暗指吴三桂为“大周太祖高皇帝”。

那史料上记载吴三桂终年67岁,怎么墓碑上会刻85岁?

吴永鹏的说法是:吴三桂死于康熙十七年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八十五岁应解读为八月十五日,暗指吴三桂死于康熙十七年中秋。

如此解释,倒也别致,但问题是,史载吴三桂并非死于八月十五,而是死于八月十八日!

对此,吴永松老人作出另一种解释:这85应该是67加18得来的。

在考证了所发现的墓地碑文、听取了马家寨吴氏后裔的介绍,专家们基本达成共识,即马家寨吴氏族人为吴三桂后裔;陈圆圆隐名埋姓逃亡到岑巩县马家寨,不仅保住了自己,也保护了吴三桂的余脉并得以繁衍至今。同时,吴三桂大将马宝将其遗体秘密运到黔东南州,最后葬于马家寨。

2012年5月25至27日,在“全国首届贵州·岑巩陈圆圆吴三桂史迹研讨会”上,来自10余家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大多数认为:一代佳人陈圆圆最终隐居于贵州岑巩县马家寨,并保护吴三桂的余脉繁衍至今,马家寨吴氏族人为吴三桂后裔。

理由有十:

第一,马家寨周边是苗寨、侗寨,其却显示出了中原典型建筑风格。

第二,有陈圆圆墓碑及碑文。

第三,有马宝衣冠冢及碑文。

第四,有吴三桂墓地。

第五,吴三桂名声不好,如果不是吴三桂真正的后裔,谁会认他为祖?

第六,名为马家寨,实则全寨姓吴,不是马宝和吴三桂这段特殊渊源无法解释得通。

第七,吴氏秘传有“皇伞”,可惜保护不当,已经被毁;有两把传世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绣球,却于1958年被当废铁卖了。

第八,马家寨吴氏男人个子高大,同吴三桂身体魁梧类似,有人说是基因所致。

第九,马家寨吴姓人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自始至终都还能依稀让人感悟到中国古代皇室后裔的风范。

第十,李治亭教授亲自补充:“在秘传人的口中,吴三桂、陈圆圆、马宝的故事如数家珍。”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结论太过草率,其中仍存在不少疑问。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刘凤云就说,吴应麒是吴三桂之侄,不是其儿子。所以马家寨后人可能是吴氏后人,但不是吴三桂子孙。而从官方的记载来看,吴三桂并没有后人在那里,而且也无法解释吴三桂为什么没有在生前认自己的儿子。

对于说“吴门聂氏”指的就是陈圆圆,刘凤云认为,这种解释太牵强附会了。

刘凤云还特别指出:专家们不应该太过信任吴家的口述历史,全凭口述史来作判断,正确的历史研究方法应该是口述史与实证材料相结合。

李治亭教授提出相反意见,说:以前,史学的研究对于“口传史料”并不重视,认为口传史料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就会掺假。现代史学研究应该加强对口述历史的认识,无论是文字与口述,都是历史记述,都应同等对待。两者互补,两者互证,又可纠正一方之不足,同时要将社会调查与历史记载相结合。“这一次对吴三桂、陈圆圆史迹的研讨,大大提升了口传史学的地位”,这是本次研讨会奉献给史学界的又一成果。

2015年初,吴氏族人集资,在“吴三桂墓”前新立一碑,高2.05米,原碑移至陈圆圆史迹陈列馆。

李治亭特意在新碑的两侧撰写上了对联。

上联为:敢为天下难为之事独创历史;

下联为:不计身后成败荣辱任人评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