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冷冷:北大中文硕士丨哈工大化学本科 点击上方蓝字“高冷冷”,即可免费获得一个公众号 本文共2000字 阅读约需3分钟 (如果进度条太长,是因为留言) 上次有只胖友问冷冷:冷冷呐,学习到底分几个阶段啊?感觉自己学来学去,始终停留在某个层面,效率很低啊。
意识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认真讲,意识到学习分阶段,真的很棒啊~通报表扬一下~ 先提个醒:有点枯燥,毕竟关于学习,就是会枯燥。尽量耐心看完吧,以及实操起来,会更麻烦。但是,学习没有捷径。嗯。
/ 01 / Scott Young在《如何高效学习》中认为,如果想对所学知识、信息,做到深入理解、灵活应用、长期记忆,必须做到五步:
获取;理解(明白);拓展(探究);纠错(调试);应用。
另外,这五步中的每一步,都需要“测试”这一步骤。只有“测试”,才能知道你实际上掌握到了什么程度。 #看书啥都恍然大明白,一考试立刻化身小迷糊#
/ 02 / 获取阶段 “获取”阶段,要做的是:通过阅读、听课、看视频等,初步“获取”知识。
Scott指出:在获取阶段丢失的信息,在后面的环节无法补偿,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弥补这一损失。
敲黑板划重点!为了更严肃一点,我特意戴上了本来忘记戴的200度的眼镜。
在学习过程中,你肯定有这种困惑:
第一遍阅读一本书时,总想着把笔记做得特别全面,每句话都像知识点,书上划得满满当当;看完几页,还是觉得担忧:诶我会不会错过了什么重要知识点。
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当初自学中文系,因为害怕遗漏知识点,好些书在“获取”阶段重复了三四遍。
这是很让人绝望的。你们能懂。
/ 03 / 但我现在有不同的想法。 不要担心会遗漏什么,因为遗漏是一定的。但,你第一遍“获取”时,陌生程度更高,所以,你所做的笔记,其实已经可以覆盖80%~90%的考点。
另外!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是: 找到考试题目,研究题目所覆盖的领域、出题的方向,调整“获取”的具体方法。看书过程中,就要不断研究你最终需解决的问题。 不要劈头盖脸一上来就埋头苦读! Scott对于“获取”,提出三个主要目标: 简化:也就是尽可能找出真正需要的信息。——围绕考试题目了解一下。
容量:尽可能获取更多的信息,也就是有限时间内,读更多的书。
速度:这一块儿很有意思,Scott认为,“30分钟读完一本书比一小时读完效率要高”。
冷冷自己也是有快读阅读经验和方法论的人,对于人文社科类书籍,我基本同意这种观点。我会在文末延伸阅读里,放上我写的几篇关于快速阅读的文章,可以看看哦。
/ 04 / 明白阶段 在“明白”阶段,你需要对知识做初步理解。
打颗栗子,对于一个数学公式,最基础的,你应该知道每个符号代表什么。然后记住这个公式。
但是,S指出: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仅仅是明白阶段的学习。你所理解的,只是表面意思。
大多数人到了明白阶段就止步不前了。#你没看错,说的就是你#
对于理工科来说,意味着对这个公式烂熟于心,在试题中无法应用;对于人文社科来说,意味着在答题时,只想着把书上的内容搬过来,并且困惑于如何背下来,书上这么多内容,应该选哪一块?答多少?
emm,自己想一下,平时你是不是这么干的。
/ 05 / 拓展阶段 光做到“明白”、记住,远远不够。“拓展”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拓展”意味着:搞清楚知识的由来、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对于理工科,打颗栗子:
对于人文社科,打颗我之前讲过的栗子:
有点抽象哈,别着急~冷冷会在文末,放上关于这一观点和操作方法的文章链接。
/ 06 / Scott概括了“拓展”的三种主要方式:
深度拓展:去探究这一知识点的背景,比如谁做了什么试验?怎么做的?(《如何高效学习》) 横向拓展:与此类似的结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在哪里?同一领域的其他发现、同一作者的其它发现、同一时期的其它发现。比如将发生在古瑞典的一件事与另一件发生在古代中国的事情联系起来。(《如何高效学习》) 纵向拓展:我能将一个公式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比如水的流动、驾驶汽车?(《如何高效学习》)
大致就是,试图将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联系在一块。所以说,学习好的人,idea多的人,一般脑洞大,因为他能看到更多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创造出更多可能性。
/ 07 / 纠错阶段 “纠错”阶段,这就很好理解了,通过大量的练习、测试,去发现你在获取、明白、拓展阶段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时,物理老师让我们人手一本错题本。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纠正,然后复习,确实效率很高。
一定要有纠错阶段,不然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停留在前三个阶段,没有发现错误的机会。
/ 08 / 应用阶段 只有到了“应用”阶段,才谈得上深入理解。
那种做题时想着,诶这个知识点我知道,但是我为啥不会做这题啊!因为没有真正用过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于理工科,可以通过做题、做实验、设计模型等进行实践;对于人文社科,可以通过针对某一具体选题写小论文,进行输出。 总结:学习的五阶段:获取、明白、拓展、纠错、应用。但不必死板,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跳过某一环节,或者适当调整顺序。但是对于高效学习,拓展、测试和应用,是必要的。祝需要期末考的胖友,考试顺利;高考中考的胖友,冷冷等你们好消息。考研的胖友,正好可以慢慢实践这些方法。加油啦。 ps:今天这篇,虽然有冷冷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但称不上原创,标原创是为防搬运。but微信的新机制,作者标“冷冷”,就自动有“赞赏”这个按钮,取消不了。胖友们别赞赏啊,非原创。帮冷冷戳下两毛就好啦。 //end 100万假币买来的冷冷AI,推荐错过的胖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