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让冷冷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恍然大明白的思维

 此用户不可见 2018-06-24


在我阅读量不高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因为从一开始就觉得“我可能不行”,所以最后就真的都不行了,关于“信念即自我实现的预言”,大意是:你相信自己能做成什么样儿,最后很大几率会做成什么样儿。无论你认为自己行或者不行,你都是对的。


emmm这不是玄学,是心理学。没看过的胖友之后可以去看一下(我会放在文末链接),这个理念对我影响蛮大的。相信对你也会。

 

电影《色戒》剧照


前些日子看《亲密关系》,发现这句话还可以用在人际/亲密关系之上,很有意思。

 

你在一开始,期待你们的关系是什么样儿,之后就会真的变成什么样儿。


是不是很神奇,是不是突然觉得自己仿佛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

 

 

/ 01 /


《亲密关系》指出:关系信念是对亲密关系性质的总的设想,如果它们是错误的,则错误会延续下去。

 

Emmm我手动翻译一下:如果一开始,你对这段关系所持的信念(或者说预想、预设的模式),是消极的、紧张的、错误的,那么之后,你们的关系会如你所预想得一样糟糕。

 

比如你一开始就觉得你们不合适做朋友/恋人,后面事情的发展会如你所愿。


虽然最初你的“期望”(我们的关系不可能融洽),是臆想出来的、毫无根据的,或者可以说,本来不会发生的;但你一旦坚定了自己的预设框架,之后的关系发展,就会让你的预想变成现实。

 

  

/ 02 /


打两颗栗子:

 

在和朋友相处时,你因为对其性格的某些片段记忆,想着:emm她性格比较强势、比较自我,所以我要注意自己别被她的强势所影响,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守住边界。

 

这时候,你已经预想了你们的关系会有冲突。

 

然后你就会在之后的相处过程中,不断发现:诶她强势了;诶她又强势了;诶她双强势了……

 

警铃大作,护驾!守住本王的一亩三分地!不容侵犯!决不妥协!

 

在她的“强势”验证了你的预想时,你会据此作出相应的不友好的反馈,你所预设的关系模式,也真正实现。矛盾和冲突出现了。

 

于是你想:喔!果然和我一开始想得一样。

 

  

/ 03 /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当你预设了一个框架、一种模式的时候,你就只能看到验证你的设想的那些事情了。

 

就像你买了一辆红色的自行车,你就会在大街上发现:诶怎么红色的自行车突然变多了?(本来打的栗子是“红色的车”,但一想到我和胖友们都没有车

 

即使是某些正常范围内的、不属于“强势”和“自我”的事情,你也会强行套入自己的框架。毕竟,人只会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受限于自己的思维框架、逻辑怪圈之中,很难跳出自己的“狭隘”。

 

而且,当你把对方的行为,按照自己的框架解释时,你会据此决定自己如何反馈。而这一反馈,到了对方那里,重新反馈回来,又会重复验证你之前的预设模式。

 

也就是说,事情到了这里,形成了一个循环,你发现你的预设果然成真了。

 

就像是《亲密关系》所说:


错误的期望最终变为现实,因为它会诱导被期望人(对方)的行为,从而使错误的期望得到实现。

 

只是因为人们期望它的发生,被期望人就会像所期望的那样去行动。

 

 

/ 04 /


再打颗栗子,好多胖友有“老好人”特质。


结果你会发现,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认识的陌生人,明明他们的性格不一样,可都会在关系中,对你作出或多或少的“欺负”,你都会作出一定的“妥协”。


《亲密关系》有个专业术语,叫做“知觉者”,亦即关系中作出期望的这一方。

 

知觉者通常会以与自己期望一致的方式来行动,我们很难避免微妙地传达出对目标(对方)的看法。


在你跟任何人相处之时,你对自己的定义是“老好人”,你有了“期望”(预想/预设),你会像自己所预设的那样行动,也用自己的言行,微妙地表达出对对方的“期望”,对方能够感受到你的态度、你的容易“妥协”,于是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给出“欺负”你的反应。


 

/ 05 /


你预设的模式,决定了你的言行和态度,进而引发对方如你所“期望”的一般对待你。


别人怎么对待你,一定程度上,是你引导的;而别人如何对待你,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你允许的。

 

//end


我只是想种树而已,又没想考北大丨减轻焦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