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爱你的人,不会借着爱的名义捆绑你

 咚咚亮亮 2018-06-24



什么样的爱才是真爱?


如果我们给的爱让对方感觉到捆绑,应该怎么办?


一个人救了一只猫,为了感谢人,猫每天叼死鱼到人的窗前,那是猫世界里的美味,是猫对人的爱,可是人并不喜欢。

 

不能指责猫不懂得感恩,也不能指责人不懂得珍惜。因为有时候光有爱还不够,还需要一点尊重,需要一些自由的空间。

 

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用爱的名义来绑架对方,只会让对方越逃越远。爱就应该是陪伴,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捆绑任何一个人。

 

我不需要你时时刻刻的陪在我的身边,我只要知道你在那就好。



爱情


前两天写的文章“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还要生气”中讲了两个 “口头式关怀”的故事,说到不问意愿、强制性地对别人好更像是一场道德捆绑。

 

其实有些人不仅仅是对别人强制性的好,更是希望对方用同样的方式把这种好回报回来。

 

一个男生和女生刚在一起的时候,出于兴奋,两个人从早到晚都在用微信聊天。

 

从醒来的“早安”开始,到睡前的“晚安”结束,即便不在一起,两个人也丝毫没有自己的空间,久而久之,总有一方会感到“厌烦”。

 

不仅仅是由于聊天时间过长,导致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是发现这样相处的两个人在一起,会变得越来越懒惰。

 

而当其中只有一个人想要打破这种状况,让两个人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另一个人就会跳出来说,我把我全部的时间都献给了你,你却不愿把你的时间用来和我在一起。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家人、朋友、爱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感情都被这些分割着,不可能选择一个,放弃其他。

 

如果你给的爱不是对方想要的,很多时候,你的爱就变成了套在对方身上的枷锁,对方不仅不会回应你爱,甚至会讨厌你,所以很多人说,我明明那么爱你,为你付出那么多,却没有得到同样的爱。

 

多少人借着爱的名义,把自己的自私编织成枷锁套在对方的身上,就为了满足自己内心那小小的不安的占有欲。你的爱到底是爱还是枷锁,对方总是会明白的,因为爱和枷锁给带来的感觉真的是天差地别。当你所谓的爱成为套在对方身上的枷锁时,对方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有一对老夫妇,他们的婚姻超过半个世纪,每次他们手挽手出现的时候,就仿佛看见爱情最美的样子。

 

有一次,老先生的太太因为家中有事需要独自返回美国一个月。在这个阶段,老先生说,“当他想念妻子时,除了祷告,他还会谱写赞美诗,这不仅让他能感恩上帝的爱,更可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一个月后,老先生的妻子回来了,他高兴地和朋友分享:“你知道吗?就在我妻子不在身边的这个月,我居然谱写了17首赞美诗,而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孤独。”

 

爱情的样子本该像这样纯粹美好,没有目的,没有杂质,有的只是一份单纯的爱与陪伴。



友情


还记得曾经上学的时候,我们曾“义正言辞”地跟朋友说:“我讨厌她,你也不要跟她在一起玩。”

 

现在想想以前的自己,真是既幼稚,又讨厌。

 

因为一己之私,因为自己和他人的一点点矛盾,就让自己的朋友失去了交到另一个朋友的权利,还为自己的好人缘沾沾自喜。

 

但是在友情中,是不是不麻烦对方,就不是捆绑呢?

 

不是的。

 

朋友,不就是在开心时共同欢乐,困难时相互扶持的人吗?

 

有些朋友,平时很少想起,也很少主动联系,但当你遇到困难,你一定会第一个求助于他,并坚信对方不会拒绝;而当他遇到困难,你也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拉他走出困境。

 

我有几个朋友,不常相见,也不常联系。

 

其中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留在重庆上了研究生,而我来到北京工作。

 

有一次她给我发消息说,感觉自己还留在学校,没有接触过学校外的世界,要和我们越走越远了。

 

后来我们打了电话,两个人絮絮叨叨说了将近一个小时,没有一丝长久不见的隔阂。她给我讲学校里的趣事儿,我跟她讲北京的趣事儿,直到我马上要回到我没有什么信号的小屋里,我们才挂了电话。

 

其余几个朋友也是,不常见面,不常联系,但我知道只要我们再次见面,就还是曾经的样子。

 

我们不用靠见面刻意维持亲密,只要重逢时,彼此都是最初的样子。

 

世间有太多种关系,不是每一种都能称作“朋友”。

 

朋友不是我喜欢什么,你就也要喜欢什么;也不是我爱做什么,你就必须也去做什么。真正的朋友不一定要性格和爱好多么相似,而是要三观一致,尊重对方的喜好。

 

时光在以它的方式帮我们筛选值得留下的人,那些太轻易便被剔除的友情,大概也是靠不住的吧。

 

留下来的,用心珍惜。

 

留不住的,不要强求。

 

如果你也有三两好友,记得多珍惜。



亲情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吗?

 

于是父母时时刻刻操心着孩子的一切:读书、上学、生活、恋爱、工作、结婚……每一步都按着父母的要求来走。

 

也许你不是没有反抗过,你想用一些读书的时间去学跳舞;想上学的时候和喜欢的女孩子表白;想毕业之后到大城市闯一闯,走出自己的一片世界。

 

可是结果呢?

 

无论父母是和你大吵一架还是暗自流泪,都离不开一个主题是:“这样做对你好,爸爸妈妈是爱你才让你这样做的。”

 

所以你可能还是接受了父母的安排,不然内心会觉得自己“不孝”。

 

在家庭中,母亲牺牲了自己的工作,父亲放弃了自己休闲娱乐的时间,照顾孩子,陪伴孩子。

 

所以在父母的潜意识当中,自己为孩子牺牲了这么多,得到的回报就应该是一个能听自己的话出人头地的孩子。

 

老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

 

别人为我们付出了,如果我们不去为别人做些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会被贴上“不道德”的标签。

 

严重些,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愧疚感,这种内疚的感觉一旦产生,就会觉得低人一等,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如果孩子真的不听父母的话,被灌输这种思想地孩子内心中会产生强烈的愧疚感。为了避免愧疚感的产生,孩子一般都会选择顺从。

 

可孩子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愿意吗?他们顺从父母的想法,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父母曾经想要的人生,而不是自己的人生。



不接受感情捆绑,并不代表着我们就要抛弃这些感情。

 

爱是成全,是以对方喜欢的方式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同时,爱是妥协,一个家庭里如果两个人都不妥协,其实也是很难经营的。

 

但终究不能借爱之名,束缚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

 

对爱人如此,对朋友如此,对家人也应该是如此。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