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你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和这条酉阳桃花源广告语,是吸引我们到酉阳世外桃源旅游观光的力量源泉。 6月16日,我们一路长途奔波,来到了重庆酉阳桃花源。这是我平生第三次进入重庆。在我的心目中,重庆的天坑、溶洞、暗河之景,是那么的神奇,又是那么的令人神往。 当日清晨六点,我们一行30多人,乘坐“平安国旅”的旅游大巴出发了。经过七个多小时的车程(480公里),于中午1时30分,到达酉阳桃花源景区。在景区入口处简单的用了中餐,就开始了预约中的旅行。 酉阳桃花源核心景区由太古洞、世外桃源两个部分组成。据传作为古代的桃花源人,为了躲避官方的搜捕而藏身于此洞。该洞长约3公里,距今有3亿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不断发育。 通过一条狭窄的人工通道,我们进入太古洞这个洞天福地。太古洞构型奇特,既是一个狭长的溶洞,又是一座巨大的天生石桥。洞内体量庞大,气势磅礴,有宽敞的大厅、曲折的廊道,险峻的峡谷,幽深的地下河,还有五彩缤纷的钟乳石,行走其间,让人由衷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穿越三生三世不同空间。 沿着栈道前行,溶洞时而狭窄,时而开阔,灯光将各式钟乳石和地下暗河映照得光彩夺目。洞内钟乳挺拔,石笋丛生,石幔高挂,石柱巍峨,石帘低垂,石瀑飞流,地下河幽深。暗流水滴经过亿万年的侵蚀,使岩壁长出密集的石笋,有如冰封的瀑布。 出了太古洞,眼前豁然开朗,原来已经进入世外桃源景区。此时,数十个小景点呈现在眼前。美池(池塘),取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岛,岛上有一亭。水池旁,有一座小村,名曰潜村。据说是陶渊明晚年隐居的地方(现为酉阳民俗博物馆)。继续前行,是桃花源的尽头,分布着玉盘仙迹,有字天书,天池,秀才看榜,巴人栈道,逍遥洞等景点。往回走,桃花源的最中间是精致的避秦庄,得名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避秦庄旁边是一片桃林。 除此之外,世外桃源的入迷津、秦乐坊、归园田居、陶公学堂、躬耕园、桃汁坊、秦趣苑、桃源茶坊、大秦食客等与秦晋生活元素紧密相联的景点,让人恍若置身2000多年前的秦人村落,不知今夕何年。 据《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有秦人,负书笈,辗转来酉”。据传,2200多年前,十余名咸阳儒生为躲避“焚书坑儒”之祸和频仍的战乱,背负经书,携妻带子,从陕西咸阳经汉中,过剑门,沿嘉陵江而下,从今天的重庆涪陵沿乌江而上,最终来到酉阳,寻找到这一处与世隔绝之地,从此“不复出焉”。他们在此休养生息,过着与世无争、没有战乱、宁静的隐居生活,直到武陵渔父发现桃花源时,其后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武陵渔父离开桃花源后,世人屡屡再寻桃花源,均无果而终,桃花源从此消失在茫茫武陵山中。 桃花源景色,与陶公《桃花源记》意境相仿,以秦晋文化,田园风光等秦晋生活元素,勾画出一幅“世外桃源”的隐逸悠远、宁静和谐、男耕女织的乡野生活画卷,成为全国唯一以《桃花源记》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区。 第二天上午,我们早早就到了蒲花暗河景区入口处。准备游览地质奇观天然溶洞,体会“三天两夜”的穿越经历。尚未进入景区,但见这里的山,郁郁葱葱,这里的水,碧绿如玉。整个景区被绿色环抱,就像上帝遗落的一块翡翠! 景区离黔江主城20多公里,紧邻濯水古镇。位于黔江区蒲花河濯水段,系阿蓬江的一条支流,暗河部分长约2公里,河水最深处达20余米,主要由暗河、溶洞、峡谷组成。乘船游览,如梦如幻,恍如隔世。 入得景区,步行稍许,就会见到熟悉的八角凉亭,古色古韵,坐落在一片绿丛之中,轻风徐来,树梢齐鸣,这是让人心迅速平静的声音。过得九曲回肠的栈道,但见山高沟深,垂直落差超百米,山体两壁惊险陡峭,还不时听闻到熟悉的流水声,没错,这就是景区的小瀑布。 停靠在岸边的游船,就像放在绿色镜面的装饰物。游人陆陆续续的登船,每船8人,两边相向而坐。大家有说有笑,轻松惬意。船渐渐驶离岸边,往溶洞方向驶去。大家慢慢的安静下来,更多的是用手机记录这一路美丽风景。 游船来到溶洞口,大家戴好船里配备的耳机,聆听解说:“蒲花暗河的溶洞是3个连体,中间有短暂的空隙,在洞内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在这其中游览,黑白交替,日月轮转,仿若三天两夜”。我们抱着这样的好奇,游船驶入了溶洞中! 溶洞的“夜”,来的那么彻底!进入溶洞,船头的照明灯马上打开,顺着灯光的指引,我们仔细的欣赏着洞壁上的景致,聆听着这些天然形成的“故事”。在溶洞里,大家有种探险的刺激,感叹天工造物神奇的同时,也赞赏着人为的故事情节。把这些本来没有生命,没有意境,没有灵魂的东西,赋予了让游客喜闻乐见的元素,让我们从遇见到欣赏,从欣赏到愉悦! 溶洞的“白昼”,让人期待。人的本性是害怕黑暗,所以才有那么多祈求光明和火种的传说。在溶洞里的“夜”,固然新鲜,但那股期待光明的心是急迫的。当我们看见一缕阳光之时,内心才放松坦然。在溶洞中,我们看到了“天生三桥”。天生三桥,其实就是溶洞形成的三个天眼。而他们的分布又恰好均匀规则,从船上抬头望去,就像人工开凿出来的桥梁一样。造物主就像顽皮的孩子,按自己的思路,心血来潮创造出的人间仙境。最后的一道门,就像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在出洞的一霎那,这石洞形成的一个大刀似的洞门。因为里面光线弱,外界光线强,进而对比出这样分明的景点。 本次旅行,我们还游览了“濯水风雨廊桥”和“黔江芭拉胡城市峡谷”。 重庆黔江濯水风雨廊桥,有“亚洲第一廊桥”之称,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风雨廊桥横跨于阿蓬江上,长303米、宽5米,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铆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桥上建有塔亭,两侧有约百扇可自由开合的雕花木窗,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是中国西南武陵山区的土家族和苗族建筑艺术的一种。 “芭拉胡”是重庆黔江的形象符号,代表黔江的山水和文化。“芭拉胡”有亚洲第一峡谷城美誉,是中国唯一以土家语命名的城市旅游景区。其自然融合度高,气势宏大。登高远望,恰似一条绿色丝带,将老城新城连在一起,绘就一幅名副其实的“城即景、景即城”的水墨丹青。谷宽80-100米,平均深度200米,最大落差500米;峡谷峭壁直立,崖壁大多与地平线成直角。两侧峰峦起伏,鬼斧神工,呈现出中国西南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短短的两日游,让我们饱览了重庆酉阳桃花源山水景色,的确不虚此行。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