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北京宝瑞盈春拍预览/倪瓒《竹石图》

 alayavijnana 2018-06-24

2018北京宝瑞盈春拍预览

预展时间

2018年6月17日-6月19日   9:30-20:00


拍卖时间

2018年6月20日 上午9:30(星期三)


预展及拍卖地点

北京亚洲大酒店大宴会厅

北京市东城区工体北路新中西街8号



倪瓒(1301-1374) 竹石图

水墨纸本 立轴

款识:沈君好古嗜尤澹,奇石幽篁心所欣。为写云林窗下景,月明春露湿衣巾。仲章过余斋中写竹石并诗以赠。瓒。

诗塘:△蟠虬舞凤寒云冷挟以明蟾光炯炯世人只解说洋州小坡笔力能扛鼎。耐轩居士题。钤印:王达_氏(朱文)

说明:王达,字达善,号耐轩居士,明无锡人(锡山人)。早 年聪颖,力学不辍,博览群经,学淹经史。明洪武中(1348), 以明经,荐为无锡县学训导,改大同府学,后迁国子助敎。明成祖永乐初,擢编修官,永乐二年(1404)官至侍读学士。达性简澹,博通经史。与解缙、王称、王璲等号“东南五才子”。著有《天游集》十卷,《笔畴》二卷,《蠡海集》,《景仰樶书》,《翰林学士耐轩王先生天游杂稿》。

△怪石雨余苔藓滋,月明鸾尾影参差。春风忽过庭前树,会见清阴覆墨池。顾禄。钤印:谨中(白文)

说明:顾禄,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字谨中,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以太学生除太常典簿,后为蜀府教授。少有才名,嗜酒善诗,才情浪漫,有“西京诗博士,一代酒神仙”之美誉。精于隶书、行草。书法宗汉隶,结体工整,笔法圆转灵动,厚重古雅的风度。

△嫋嫋风枝墨未干,美人湘水逐笙鸾。恍然一枕游仙梦,清影纵横山月寒。王逢。钤印:、___(朱文)、王逢之印(朱文)

说明:王逢,字原吉,号最闲园丁、最贤园丁,又称梧溪子、席帽山人,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元明之际诗人。学诗于延陵陈汉卿,有才名,作《河清颂》,为世传诵。有大官举荐出仕,以病坚辞不就。原籍江苏江阴,后避兵祸于无锡梁鸿山。明洪武年间,以文学征召,谢辞。卒年七十。

△黄陵庙前雨过,邯郸谷口风生。爱教山人清致,纵横淡写秋生。鳌叟。钤印:陶振(朱文)

说明:陶振,字子昌,自号钓鳌生,吴江人。洪武中举明经,授吴江县学训导,改安化教谕。著有《钓鳌集》。

诗堂为(元末明初)王达、顾禄、王逢、陶振予以题跋。

收藏印:王季迁氏审定真迹(朱文)、犖(白文)。


Ni Zan(1301-1374)

Bamboo and stone

Hanging scroll; ink on paper

40×30.5cm 15 3/4×12in 约1.1平尺

世无若无迂夫子,便无清净云林子

—倪云林水墨《竹石图》文化艺术意蕴解读

陈姗/小姗读画录


     画画的人,一定要带点儿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人格趣味,有一个有趣的灵魂,下笔之时,才更能够传达一种不与俗同的笔墨气息。

     倪瓒,就是这样一位大画家。可以说,他的性格里有些天然呆、天然萌的元素,所以当时的人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做“倪迂”。

     “迂”这个字,有很多的解释,如果放在倪云林身上,怎么来理解好呢?

     《说文解字》指:“迂,僻也。”在生活中,“迂”的意思,大概是指言行或者见解不合时宜,有点“顽固的呆”的意思。联系到倪云林自身的情况,可能是时人指他“迂腐”、“迂僻”或者“迂气”,所以皆以“迂”呼之。

     想来倪云林骨子里大概就是个“迂夫子”,就是个迂腐的书呆子。但是倪云林的“迂”,也不是普通的“迂”,人家是“有钱任性”加“有才任性”,穷酸文人哪能够望其项背呢。

     “倪迂先生”的传奇故事太多,无一不从他“迂”得晕倒世人的性格中来。

     倪云林的“迂”还体现在对极度的清洁环境的要求上,对于卫生标准要求极高。是的,您没理解错,倪云林是个不折不扣的洁癖症患者,他对于清净的追求,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狂热境界。

     倪云林先生是个“清洁控”,他爱干净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男生也是要蓄长发的,倪云林也不例外,有一头飘逸的青丝,于是他每天都要洗头,而且每次洗头都要换十几盆水,反复冲洗,狂洗,大洗,就是担心漂不干净。

     幸亏倪云林生活在太湖流域,也亏得太湖流域不缺水呀,饶是这样,倪云林家里也要专门雇佣两个负责挑水的担夫,才能满足他对于清洁的极度渴望。不敢想象,如果洁癖倪云林出生在干旱缺水的大西北,没法天天洗洗洗,会是过着怎么样压抑的生活。

     倪云林对于挑水的担夫,也是有着很严格的卫生要求的。仆人挑来的泉水,倪云林只取前桶的饮用,因为他坚信后桶的水已经被仆人放的屁味儿给污染了,所以只能用来洗脚。可是,难道云林先生没考虑到仆人也许会打喷嚏吗?难道云林先生没考虑到仆人路上将前后水桶换肩吗?细思极恐,细思极恐,如果那样的话,日子就甭过了。

     “云林洗桐”是中国文人史上一个很经典的典故。有一天,好友徐光福到清閟阁来拜谒倪云林,两人正聊着天,徐光福突然感觉嗓子不适,用力咳嗽起来,一时忍不住,就往院中桐树上唾了一口,倪云林立刻感觉到——整个人都不好了。

     第二天一早,云林就让仆童搜寻痰迹,可怜的仆童挖地三尺,实在找不到那一口痰液的痕迹,只好指着一片挂着晨露的梧桐叶说那就是痰迹。倪云林马上命令仆童剪下那片梧桐叶,并扔到十里之外,然后命人扛水清洗桐树,数日不已。

     从此以后,倪云林得了心病,总觉得树叶上还是有痰,梧桐树还是没有洗干净。于是乎,院子里的梧桐树,从树叶到树皮,每天都要水清洗,务必使得枝枝叶叶都全部光洁如新。长此以往,几株桐树不堪“受洗”,竟然被洗得“去世了”。

     洁癖如此的倪云林,对于“出恭这件雅事”,想来是要求更不一般的。原来,倪云林家的厕所里,是用香木搭建的空中楼阁,下面填土,铺满了白色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说实话,这可真是讲究,倪云林家里的茅厕,堪称中国古代少有的五星级厕所呢。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读到一段宜兴史秋鹜先生的点评,可谓点出了该作的画眼——“此《竹石图》,修竹拳石以渴笔淡墨点染而成,虽逸笔草草,却平淡天真。虽无意象形,却精神俱在。竹叶着露而重,然枝榦不屈。湖石因夜而隐,却借月现形。竹叶无多,蓬蓬生机,簇若伞盖,向分八方复如有氤蕴。三五枝干,勃勃其韧,穿插得宜,序有前后而借石开张。石虽不奇,淡淡皴擦,竞开三面,阅世千载则老绉顽强。此情此景,谅非臆造。瓒诗为证:为写云林窗下景,月明春露湿衣巾。此竹此石,独步千古,东坡再生,苦於技穷,板桥妙法,无非剪影,均难窥其堂奥矣。云林因出世而淡定,因无欲而内韧,油然於纸上,虽未署年款,可定为云林五十岁后之作品无疑。”寥寥数百字,尽得绘画之精神。

     在《竹石图》的流传过程中,其清雅俊逸的用笔引起后世无数文人画家的追仿临摹,譬如“画中九友”之一的邵弥,就曾经于1641年临摹过此图。邵弥临摹的《竹石图》,笔墨简逸,风格秀美,至今仍在世间流传。从邵弥的临本可以看出,他是得以对此画亲瞻和观摩过的,由此可推论当时倪云林的《竹石图》,应该就在虞山、华亭一带的画家或藏家手中流传,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画中九友”之一,或者是邵弥的朋友。如果这一点能够在以后的文献资料中被确认,那么此画的收藏价值就又增添了一笔重彩之光。

     但是,倪云林的原作,有倪氏的精气神儿,而邵弥的版本,也有邵氏的精气神儿。绘画,并不是简单的描描写写,而是精气神儿的注入。所以我们常常说,人如其画,就是指作品能够体现画家的精神状态,画家的气质和作品的韵味是统一的。

     目前已经可以确认的是,倪云林的《竹石图》,曾是清初著名文学家、收藏家、鉴赏家和书画家宋荦的旧藏,后来归于清代广东南海收藏世家潘贞甫家,后来流传到海外,成为著名书画家、鉴藏家王季迁先生的收藏。

     此外,此画前前后后所经历的收藏者和赏鉴人士,也都非泛泛之辈,光看诗塘的题写,就充满了文化含义,比如江阴名士王逢,再比如元末明初文学家、松江名士顾禄,明代洪武、永乐年间的大学士王达,以及同时代的吴江县学训导陶振。其中王达最有名气,与王孟端、王汝玉、解大绅称“东南四才子”,祝枝山《埜记》写道:“文皇即位,诏传系王达善所草”,盖王在当时颇有文名。这些文化名人的赏鉴,也增加了绘画作品的文化价值。而诗塘中的诗文,作为倪云林《竹石图》的附属作品存在,也大大提升了该画的收藏价值。

     倪云林的《竹石图》,是为好友沈仲章而作,包括题画诗“沈君好古嗜尤澹,奇石幽篁心所欣。为写云林窗下景,月明春露湿衣巾”,也是为沈仲章而写,两人的情谊足见一般。倪云林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代四大家”,在当时就很有名气,文人名士,莫不想与之交游。而且倪云林家富资财,算是无锡一地首屈一指的大富豪,因此倾慕之人很多。可是,倪云林性情狷介,善自晦匿,清高孤傲,所以沈仲章能够得到倪云林的亲笔赠画,也非易事。更重要的是,此画经历了数百年的岁月与沧桑,能够流传下来,也十分不容易。

     观《竹石图》,秀逸疏淡,画法疏简,笔法挺拔,疏朗有致,天真幽淡,一变古法,以淡泊取胜。倪云林善用侧锋乾笔皴擦,独创“折带皴”,将山石的画法推向了一种新的境界。所谓“有意无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萧条一派,受到后世文人画家的普遍追慕和赞赏。

     由于倪云林的作品气息“平淡天真”,十分独特,所以他的作品也往往为后人所临仿。邵弥临摹《竹石图》,就正是这种文化现象的体现。明代江南人家以有无云林遗墨而分雅俗,以至一纸千金,赝鼎纷出,真迹难求,像如《竹石图》这种身份确定的真迹,也是凤毛麟角,邵弥的临本,就是最佳的佐证。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认为“王蒙、黄公望、吴镇三家,皆有纵横习气,独云林古淡天真,米痴后一人而已”,这段评价,明显的把倪云林置于元四家之首。其实,倪云林何止在元代领衔,即使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倪云林的笔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以及极为高标的文化艺术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