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中考作文冲刺(六)

 全老师志愿填报 2018-06-24


【思路导引】

一、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时,要学会筛选。中国的传统文化灿若星河,唐诗宋词、书法篆刻、京剧脸谱、皮影艺术、中华武术,还有传统节日的风俗礼仪等等数不胜数。写作时,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文体,并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撷取相关素材,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张冠李戴、胡乱搭配。

二、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写作时,要学会融合。传统文化素材仅仅是素材,而作文则是小作者丰富情感的表达,二者只有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打动读者。至于立意,可以写自己学习某项传统文化的过程或者体验,可以写对某项传统文化正慢慢消失的担忧,也可以写通过某项传统文化所传递的亲情、友情等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反弹琵琶法”的立意,表现出拯救某些民俗文化的紧迫感、危机感,激发大家保护风俗文化的主人翁意识。

【佳作示例一】

外婆的秦腔

余锦佳

那年,我才两三岁,外婆已五十多岁,她最爱的是那黑灰色的城墙角下骤然响起的秦腔。

外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北方黄土地上孕育出的勤劳子孙,秦腔是她抒发内心情感的唯一方式。外婆常说:“俺们种地的,都粗惯了,哪有那么细腻。”

外婆有一摞很厚的手抄的戏词谱,那布满老茧的手写出的却是隽秀飘逸的好字。她虽然已近花甲之年,满脸沟壑,却偏偏喜欢唱二八佳人的喜怒哀乐。当婉转缠绵的小旦腔从外婆的口中流出时,她哪有半点苍老之态?

当时,我最喜欢外婆那一铁盒子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旦角头饰。我总是抓起一把,笨笨地往头上乱七八糟地插,自得其乐。外婆与那些热爱秦腔的乡邻们组织了一个音乐班,吹拉弹唱样样都有,生旦净丑行当俱全。农闲时,他们便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于是,那墙根下的西瓜虫,斑驳的青石砖,砖缝间翠色欲滴的苔藓和顽强的小蘑菇都是我的玩伴。而那时而低吟浅唱,时而悠扬清脆,时而粗犷豪放,时而撕心裂肺的秦腔便成了我玩耍时的背景音乐。

锣鼓快板震耳欲聋,每每散场时,外婆浓浓的笑意与满面的红光便久久留在那被岁月侵蚀过的沟壑分明的脸上。每每想起,不由得让我嘴角上扬。

后来,随着学业的加重,我与外婆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她依旧天天与戏友们聚在一起唱秦腔。有时,我们会通个电话,报个平安。她除了叮嘱我好好学习,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有时想让她开心点,就有一搭没一搭地哼两句秦腔给她听。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距离的阻隔,终使我们祖孙俩的关系渐渐疏远。

外婆最稀罕的就是那台老收音机,她用它听戏、听新闻,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有一次,她在我吃饭时用收音机放戏给我听,还说:“这是当年的名丑,只可惜走得太早,人啊……”我拿手机播放流行歌曲给她听,问:“好听吗?”她摇摇头说:“听不懂。”我便关掉手机,陪她听戏。

“你还记得吗?”

“记得什么?”

“我给你讲的那些戏呀!唉呀,可有意思啦,怎么都忘了!”

亲爱的外婆,我怎么会不记得那并排躺在土炕上听戏的祖孙俩啊?我常会问戏里讲的是什么,外婆便耐心地讲给我听。她是爱我的,只是越来越不知道该和我说些什么;我也是爱她的,可不知说些什么才能让她高兴,所以我常会借着戏文和她搭讪。

有一天,她回来跟我说:“城墙底下也有唱戏的自乐班,我去唱了一次,人家还老叫我呢……”说话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知道,外婆终于在这个城市里找到了属于她的精神家园,就犹如“撑一把青竹伞,赴一场旧时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