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州古迹4: 百丈桥茶亭

 jtq感恩一切 2018-06-24

【注:前文笔误严重,现编后重发。】


                           百丈桥茶亭

                                   文/ 邓春贵


百丈桥茶亭,危也。


浸在池塘中。亭子的墙体,斑驳脱落。亭盖的木瓦,裸露剥落。明显,这是一座古亭,已处危房状态。

(百丈桥茶亭正面图)


亭子的年代,很久远。这所位于雷州市附城镇仙桥寺对面的百丈桥茶亭,始建于南宋,历经重修,现亭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这是说,茶亭建筑的最新版本,至今已逾一百三十年。


雷州半岛,还有多少座如此古老的茶亭,让人可以透过拱形门窗,窥视历史的面目?为数不多。如此亭地处交通要道的,更是少见。


(省道373 ,百丈桥段。左前为茶亭)


茶亭,地处今天的省道373的黄雷路段,离卜扎村约一里。古代此路,亦属朝廷主道,是雷州府北上朝廷的驿路之一:从雷州古城北门“朝天门”出发,踏上“雷阳驿”,沿卜扎——茶亭——寇竹渡——七星岭,一路北上,便可抵达京城。


1023年秋末,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病逝于雷州桂华坊寓所后,民众护送其灵柩北归洛阳,走的正是此驿路。


“寇竹渡”的命名亦源于这次护灵。据说,当民众护送灵柩行至太平库竹渡时,天降骤雨,河流暴涨,护灵队只好砍竹插桩,守护灵柩。第二天,护柩的竹桩,萌发新芽,不久便竹林成荫。后人于是将渡口改名“寇竹渡”,以此纪念寇准。

(雷州西湖的寇准雕像)


古代茶亭,建筑于驿路边,为行人提供免费茶饮,同时兼顾人马的歇息和休整。茶亭的建筑,源自民间,一般情况是,建亭经费由殷实大户倡头,捐献田土、山林作建亭基础,然后再发起募捐。所辖之地的民众,一呼百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茶亭便一鼓而成。亭成后,人人共赏,人人共享,茶水免费任喝。古茶亭之风,在神州大地持续吹拂上千年······


此壮举,体现了一种乐善好施的民风,表达了一种行善积德的民意。壮哉,雷州半岛有此茶亭!伟哉,雷州半岛有此民风!


据仙桥寺资料显示,百丈桥茶亭创建于天宁寺住持释妙应法师之手。说是南宋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为解决信徒须渡水才能朝拜寺庙的难题,释妙应法师亲率天宁寺五十多名僧人,与仙桥寺众僧一起劈山采石,建造了百丈桥,并在桥头建一茶亭,为行人施茶解渴。此亭即百丈桥茶亭。


(张贴于仙桥寺的宣传资料)


此说可信否?笔者特意到雷州市档案馆查阅资料。《海康县志》(中华书局出版,2005年5月第1版),对此桥有记载:“百丈桥,位于海霞公路卜扎村东北1公里处。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13年)。”


(此版《海康县志》第505页,记载了百丈桥。)


此建桥时间比释妙应法师的建桥,早了一百零九年。可见,法师建桥、建亭的说法,有待商榷。

(前为茶亭,后为仙桥寺)


桥与亭无论谁建,都算善举一桩。百丈桥的建立方便了行人的赶路,茶亭的的建立便利了行人的休歇。走走歇歇,喝茶聊聊,行程会因桥而顺利,因亭而多彩。


茶亭为时人提供解渴解困,得到清咸丰举人陈乔森的热情讴歌:他撰写楹联,铭刻于茶亭门口——


行走良劳歇歇才去,喉吻极渴茶茶快来


茶亭保留至今,实属不易。373省道,路宽车快,行人一嘀即过小亭;解渴解困,亦有他物,不必依亭赖茶;再说,汽车乃铁包人,行人风吹不到雨淋不着,不必借亭遮风挡雨


是啊,如从单纯的“实用主义”来衡量,亭子无疑已该淘汰。但从更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角度看,茶亭的价值不可估量:它标志了古雷州半岛的驿道交通线,反映了雷州先民的仁爱之风,并以古建筑遗产的形式教育着后人:中华民族的大爱之根,千百年来,就植种于修身和远行的路上······


因此,1992年12月,该亭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此举,意义非凡。


茶亭为阁楼式双层结构,外观为灰瓦白墙红镶边,十几米高。据说亭内原设长石椅四套,石桌一张,供行人游客歇息饮茶。今已空无一物。只剩亭内北侧一护手阶梯,直通二楼。笔者爬上二楼亭阁,依窗东眺,果见万顷洋田一望无际,真个风光满目!此时,从圆形大窗,吹来阵阵凉风,令人疲意顿消、满室生香······


笔者在亭内流连忘返,内心喜忧参半。喜的是,千百年来它屹立了下来,忧的是,它已破损不堪,似难以为继下去;喜的是,墙壁上的人物画仍水彩淋漓,忧的是,画面漫漶已难辨认;喜的是,拱形亭门和铜钱窗户古风犹存,忧的是,这风格却正处衰落中;喜的是,茶亭体现了曾经的人文关怀,忧的是,这人情温暖似渐行渐远······


(二楼亭阁,破败不堪


或许,亭子的重建或衰败,能从侧面反映出半岛今人对古遗风的发扬与摈弃······


(茶亭的南面图)


百丈桥茶亭,该重修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