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争食一种有毒食品,吃到的人还觉得挺光荣

 昵称VChmUhmv 2018-06-24

我们都知道封建社会的时候,有一种“制度”阻碍社会进步,限制生产力发展,它的名字叫——祖制。祖制虽然名声就好像是老太太的裹脚布,臭不可闻,可是不管是皇帝,大臣还是平民百姓,他们谁也不敢越“祖制”一步,因为开国第一代皇帝佬定下的祖制就是地雷,一旦触碰,绝非不孝心这样简单,那简直就是“灭祖”行为,必定要被碎尸万段的。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争食一种有毒食品,吃到的人还觉得挺光荣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明朝的时候,皇帝佬一年有五次重大的太庙祭祀,他们分别是:春享、夏享、秋享、冬享和除日祭祀。小编今天不说其他四祭,单说夏享。

夏享说白了,就是明朝的皇帝,在七月初一到太庙祭奠去世的老祖先。虽然祭品很多,但有五样东西必不可少,他们分别是:樱桃、梅、杏、雉鸡和鲥鱼。

明朝一开始定都南京的时候,这五样祭品都很容易搞定,可是朱棣迁都北京后,有一样祭品想摆在京城太庙的供桌上,那可就是千难万难了。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争食一种有毒食品,吃到的人还觉得挺光荣

鲥鱼号称长江三鲜的压轴神品(河豚、刀鱼、鲥鱼),出水即死,明朝在南京设祭时,从长江中,将鲥鱼捞出,再制作成祭品,摆放到供桌之上,基本上用不了一天的时间,可以说保鲜度绰绰有余,可是南京距离北京2000里路,想要将不变质的鲥鱼北上运到京城,那可绝对不是简单的事儿。

明朝的祖制不能更改,为了运鱼,明朝廷就在燕子矶附近,设置了鲥鱼厂,负责鲥鱼的捕捞和保鲜任务。为了完成运输鲥鱼,鲥鱼厂一共有14艘冰船负责运输的任务。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争食一种有毒食品,吃到的人还觉得挺光荣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争食一种有毒食品,吃到的人还觉得挺光荣

这种冰船上下两层都装着冰,为了让冰块尽可能地少熔化,除了上面盖了遮阳之物,船工们的伙食,还有一个特别限制,那就是不可以动火,一日三餐基本和吃饭绝缘,只能吃生鸡蛋,饮酒,以冰梅汤解渴。

而鲥鱼为了保鲜必须要装在铅盒子中,盒内再装上凝固的大油(大油就是猪油,可以隔绝空气),外面再用层层叠叠的冰块冻封起来。

我们都知道,铅是一种重金属,用铅盒子盛装东西是极不安全的一种行为,因为游离的铅离子,会对食物造成污染,轻度的铅中毒,可以使人头晕乏力,食欲不振;中度的铅中毒可以使人出现贫血,重度的铅中毒可以引发中毒性脑病。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争食一种有毒食品,吃到的人还觉得挺光荣

最明显的就是,人一旦铅中毒,会直接影响人的智力。

这些珍贵、美味,富含铅毒的的鲥鱼,来到了京城,它们在供桌上转了一圈后,便被皇帝赏赐给了大臣。根据《明实录》记载,万历三年1575年,首辅张居正就得到了六尾鲥鱼的奖励,而普通的大臣,一人才两条而已。

这种铅盒子装的鲥鱼,完全就是一种不健康的食品,甚至说它是毒鱼都一点不为过,张居正先生,您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难道不知道这种毒鱼,越吃得多,智力会越差吗?

明朝皇帝和大臣在夏季,争食一种有毒食品,吃到的人还觉得挺光荣

明朝灭亡后,清朝也实行过一段时间的“鲥鱼贡”,后来,山西巡按周能鳞仗义执言,才让康熙下旨,取消了贡奉鲥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