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玩物以养志

 郭一墨 2018-06-24



玩物之风,非今人习尚,古早有之,「玩物养志」便是古时文人燕闲清赏之哲学。董其昌《骨董十三说》认为清玩雅赏是为了「虽在城市,有山林之致」,在声色之外,找到清虚之境。可见器物之用,并不囿于摩挲、陈设之列,更为文士的精神所向。







玩物,必先辨物之美恶。有的人见闻不广,又习见时世所尚,以奇淫巧技衡量器物价值,其便纵有周彝商鼎,侈丽玩物,也不过堆积而成拙劣的藏品。而观高士之庐,几榻有度,器具有式,爽而倩,古而洁,一登其堂,便有高雅绝俗之趣。






/

/



古之匠人塑心佛,无挂无碍,其相千面,或开怀,或悲悯,或慈悲,或忞诚。这一张方圆,天地静谧。不禁有问,佛何人,佛何处?




/

/



一斋幽舍,目之所及,一几一柜、一罐一瓶、一对联而已,铺张合式,清清泠然,俯仰之间,气韵自彰。




/

/



虽不效世俗,无嘉花异卉,必有疏竹卷石,得岑寂之妙,是以精神有所寄,足以陶幽情。







木心云:玩物丧志者,其志小,志大者玩物养志。丧志与养志之别,不在钱之多寡,实乃品味之对立。志小者未必皆困于名利,其或专事绚丽,或目不识古,虽有古人之器,而无古人之风,是俗而不自知。反观善辨物之美恶者,多半立足于深厚学问和高尚人品,以审美的眼光品鉴周遭万物,他们在精神上有安顿之所,于是潜心玩味,忘形忘利,终体悟生命本真。





香炉、漆盒、佛塑……前身不过自然界的一团泥、一根木、一块石……本该与天地共生,随岁月无痕。偏在千刀万仞、赴水蹈火中,涅槃重生,辗转至文人手中、笔下,为百世之燕赏。与之相比,人类何其渺小。自当意甚珍之。






犹记书中云:「古董非草草可玩者也……于风月晴和之际,扫地焚香烹泉,速客与达人端士谈艺论道于花月松柏间。盘桓久之,饭余晏坐,别设净几,铺以丹罽,袭以文锦,次第出其所藏,列而玩之。若与古人相接欣赏」。若玩物者皆如此般,不以物使,不为物役,以「身目」鉴,以「心目」品,醉缅其中,游心于物,自当于清玩中品味文化,于清赏中保摄志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