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跖脓疱病根据其反复发生于掌跖部的脓疱、脓疱液细菌和真菌培养阴性、无明显自觉症状,组织病理示表皮内单房脓疱等比较易诊断,需要和连续性肢端皮炎、脓疱性细菌疹、局限性脓疱型牛皮癣、汗疱疹继发细菌感染等鉴别。该病当前还没有治疗效果理想的治疗方法,多类治疗方法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病况,但是难以预防复发。 1.一般治疗 积极查找并且彻底祛除隐匿性与慢性感染灶,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外界理化因素的刺激。情绪稳定,生活规律,自我调整身心状态,使紊乱的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恢复正常。对疑由金属引发者,可行金属斑贴试验,阳性者避免接触与祛除金属牙料。 2.系统治疗 (1)四环素类。这类药物约对半数病人有效,多采用小剂量长时间疗法,如四环素0.5克/回,每天2至3回,连续服用4星期后,每1—2星期减量0.25至0.5克,减至0.25克/d维持1至两个月;或者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50毫克/回,每天两回,连续服用3至4星期为一疗程。 (2)维A酸类。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及具有免疫调节的功效,对部分病人有效。临床多选用依曲替酯,经常使用量为25毫克/天,连续8至12星期,和PUVA联用能够增强治疗效果。亦可以选用13-顺维A酸,经常使用量为每天Img/千克,连续8至12星期后,渐渐减量维持。 (3)秋水仙碱。本品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使部分病人的病况改善,经常使用量为1至2毫克/天,显效后用0.5至0.75毫克/天维持治疗数星期。 (4)氯苯酚嗪。该药能够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初始用量为400毫克/天,用药一个月后渐渐减量至200至300毫克/天维持治疗,总疗程6个月。 (5)雷公仝与昆明山海棠。两药都有较强抗炎、免疫抑制与免疫调节的功效。临床经常使用雷公仝多甙,一般用量为60至90毫克/天,分三回服,用药一个月后渐渐减量维持;昆明山海棠用量为6片/ d.分三回服,脓疱消退后减至2至3片/d,维持治疗一月。 (6)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该病有效,但是停药后病况加剧、脓疱增加、皮损范围扩大,易产生药物依赖等,所以要谨慎使用或者不用。尤其顽固的病例可试用,如甲氨蝶呤、泼尼松、环磷酰胺、环孢素A、氯喹等。 其它如免疫调节剂、强力宁注射液、维生素E等对少数病人有效。 3.局部治疗 局部外用皮质激素有一定疗效,有感染征象时可以选用复方康纳乐霜、皮康霜、皮清霜、派瑞松、皮康王等。局部角化明显者可以选用5%水杨酸软膏、松馏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等涂搽或者封包。局部注射长效皮质激素,如得宝松、曲安西龙、曲安萘德等,虽然有比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是不能预防复发,并且会出现系统应用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所以不推荐使用。 4.物理疗法 局部外用0.1%8-甲氧补骨脂素后照射UVA,每隔一天一回;或者局部浅层X线照射、氦一氖激光照射等,对部分病例有效。 5.中药治疗 (1)毒热偏盛证。掌跖成批出现大小不同的水疱、脓疱,或者疱壁破溃后形成糜烂面,自觉疼痛,伴全身不舒服、发热、口渴,舌质红绛,苔少,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化湿泻火,方选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用:薏苡仁、赤小豆、山芍药各15克,蓝腚叶、绿豆衣、银花、连壳各12克,黄柏、脆石、泽泻各10克,板蓝根、炒黄连、焦栀子、升麻各6克。每天一剂,用水煎服。 (2)脾经湿热证。损害主要见于足跖部,水疱、脓疱相兼而生,疱破渗液,糜烂比较重,舌质红,苔薄黄或者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化湿,益气健脾,方选二妙丸加减,药用:赤苓、泽泻、山茶根各18克,薏苡仁、黄耆、黄参、山药各15克,忍冬藤、婆婆丁、长命菜各12克,炒黄柏、山苍术、橘皮各10克。每天一剂,用水煎服。 (3)金石毒攻证。皮疹不但发生于掌跖,亦可见于足背、小腿、膝、肘、手背等处。皮疹颜色暗红,角质层增厚,表面有糠麸状鳞屑,伴有中重度瘙痒,舌质红,苔光剥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清解毒火,护心止痒,方选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用:绿豆衣30克,棒草、麦冬、元参、林兰各12克,炒黄连、焦栀子、连壳心、琥珀各6克,碧玉草3扎。每天一剂,用水煎服。 (4)余毒没清证。病况稳定,皮损未完全消退,病期比较长或者反复发作,舌质红,苔少或者光剥,脉沉细。治宜养阴益气,清热解毒,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各30克,太子参、沙参、林兰、熟地、山药各15克,婆婆丁、云苓皮、地丁. 连壳各12克,、浙贝母、当归、白芍、棒草各10克。每天一剂,用水煎服。 水疱、脓疱比较多阶段,可以用羊藿叶、鹤虱各10克,蛇床子、刺猬皮、石榴皮各15克,或者苍耳子、地肤子、黄柏、百部、明矾各15克,水煎浓汁擦洗或者湿敷患部,亦可以选用苍肤水洗剂或者皮炎洗剂。局部糜烂明显时,可以选用湿疹散或者黄灵丹植物油调敷患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