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声的记忆—一次难忘的古玩文物鉴定纪实

 国民一员 2018-06-25
无 声 的 记 忆
——一次难忘的古玩文物鉴定纪实
 
2011年5月4日上午,有个古陶瓷收藏家寻来杜甫江阁“千年一品收藏会所”,他想寄卖几件藏品。我交待我的助手吴波,请他在室外打开层层纸巾,再送进我的鉴定室,免得纸巾上的灰尘满室弥漫。可那位先生不,一定要进到室内开包。也罢,藏家爱藏品,不怪,我同意了。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只被鉴定机构称之为“花口官窑瓶”的瓷瓶,粉青色釉,砖红色胎,口呈四出花瓣状,束颈,秀雅清新,讨人喜欢。同时取出来放在我面前的,还有一本红皮证书,是北京“中国…………”出具的,看名字,签章的专家似乎是位女士。内容大致为“经过鉴定,此瓶为北宋官窑精品”,一锤定了音,绝对的有把握,没有商量的余地。我有些激动,我的天,“北宋官窑精品”,那可是百万千万元的宝物,突兀在眼前!
于是我小心翼翼的捧起花口瓶,全神贯注的看,满心喜悦地欣赏。忽然的,我心中生出几丝疑惑:这么的完整,如此的一尘不染,这样的光洁鲜亮,终不成是故宫博物院近几日被盗,失窃之物辗转进了三湘?抬眼看来人,诚实本份的模样,绝不会是故宫窃贼。陡然间,我心中生出个奇怪的想法,难道是哪位老先生不避刀枪水火,硬是一刻也不肯放手的抱在怀里传给儿子,子承父样,又抱在怀里传给儿子……几十百来代人“怀怀相传”至今日的?我自然便不敢有丝毫怠慢,取出所有的工具,看了又看,硬是找不出半点出土、出水或者千百年传世的些许痕迹,我敢断定,赝品无疑……
正疑问着专家怎么会开这么个铁板钉丁的证书,收藏家又笑眯眯摆上来第二件、第三件宝贝,其中一件竟是“北宋钧窑鸡首壶”,同样是“这么的完整,如此的一尘不染,这样的光洁鲜亮”。收藏家当然还是笑眯眯地说,它也是北京专家开了证书的。我不由得吃惊地抬起头望了来人好大一会,心中疑惑更多,终不成又是哪位老先生“不避刀枪水火,硬是一刻也不肯放手的抱在怀里传给儿子,子承父样,又抱在怀里传给儿子……”,几十百来代人“怀怀相传”至今日的?而匪夷所思的还在于,鸡首壶宋代已不行时,“北宋钧窑鸡首壶”怎的竟制造的同西晋时鸡首壶一模一样?
于是心中的疑惑翻滚成团了,拿起证书聚精汇神看了好些时候,白纸黑字红印章,决无造假的痕迹。正纳闷得很呢,收藏家说话了。
“北京专家的鉴定证书写了的,这个瓶子价值40万,能不能请你们帮我出手?”他很诚恳,也很坦然,接着加上一句:“我不会亏待你们的。”
见我笑得很有些怪样,他觉得我一定是在考虑可以嫌多少钱的事,于是说:“40万,你们拿20万,一半,好不好?”
我还真不好意思泼出手上端着的那盆冷水了,于是将已到口边的话呑回去,说:“我们长沙的收藏家,只恐怕对这种官窑瓷器兴趣不太,还难找得到肯出这种高价的客户,莫说40万,就是十万八万,再少些,也没有人会要的。对不起,我这里不寄卖这种官窑瓷器!”我特别的加重语气说“这种官窑瓷器”,希望他能够心领神会,听得出来“这种”非“那种”,会注意到我的语气的特别。
收藏家望定我,沉思片刻,似乎没有听懂我的言下之意,一笑,说:“那也是,那也是,懂官窑器的确实不多。”
接着便用纸巾包捆“北宋官窑精品”和“北宋钧窑鸡首壶”,小心翼翼的放进挎包。然后道了谢,说了再见,走了。
望着他的背影,我长长地吐了口气,那本“白纸黑字红印章”的鉴定证书,却在眼前挥之难去。心中浮起几丝丝后悔,埋怨自己没有直话直说,我不想得罪北京的专家,却误了京城外的收藏爱好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