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温尼科特:两节分析

 徒步者的收藏 2018-06-25



不知道有几位读者跟着在读呢?我等待着。接着往下:

 

“看看這名病人接下來的兩節分析,可能會有些幫助。病人是這麼開始的:‘上回你說到,幻想如何干擾做夢。那天晚上,我半夜醒來,興沖沖的裁剪、設計、縫製一件洋裝。我興奮極了,只差沒動手。那到底是做夢,還是幻想?我發覺了這件事,可是我是清醒的。’”

 

如果说幻想干扰生活是可怕,那么幻想干扰做梦则更可怕。这是从内心里面困住了自己。不过,她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觉察。

 

“我發現這個問題實在很難回答,因為它似乎介於我們嘗試區分的幻想與做夢的邊界。這裡有身心的相關性。我告訴病人:‘我們並不曉得,對吧!’這是實情,所以我才會這麼說。

 

就像前面说的,因为来访者说的是自己晚上一个人时发生的事情,根据这个讲述,温尼科特并不能判断到底是幻想还是梦。他说了实话。精神分析师往往是一个说真话的人。他也许很希望能告诉她,这是一个梦,那说明这是一个进步。但他不能,说出真相有时候确实很残忍,但却有帮助。

 

“我們圍繞著這個話題,談論幻想對病人的人生毫無助益,如何傷害了她,讓她生病。用這種方式把自己弄得緊張兮兮,當然限制了她,使她無法行動。”

 

幻想也并非仅仅是什么都没发生,它实际上在身体上激发了她,让她内部世界中好像做了事情很多一样(紧张兮兮),这种消耗限制了她真正的行动能力。

 

“她談到她獨自玩單人紙牌遊戲時,常常打開收音機,收聽談話節目,不聽音樂。這個收聽經驗似乎很方便進入解離狀態,彷彿只要善加利用,她便可以確認,這個解離狀態有可能統合或崩潰。”

 

通过玩纸牌游戏,她好像解决了解离的问题,因为她在“做着些什么了”,但这是一个假象。这个做着什么,其实只是把什么都没做的掩盖了起来而已,让它更难被发现。

 

“我向她指出這一點,她立刻給我一個實例,她說這是在我說話的當下發生的。她說,我說話時,她正在邊把玩手提袋的拉鍊,邊想:為甚麼是這一頭?把這一頭束起來多奇怪呀?她感覺得到,這個解離活動對她來說,比坐在那兒聽我說話更重要。”

 

这个把玩拉链其实也是一个解离,或者说对解离的掩盖。她已经成为了解离的高手,这种行为太容易发生了,如果不是温尼科特提起,病人也许根本意识不到。因为对病人来说,解离的生活似乎更重要一些。有些东西在真与幻之间扑朔迷离,敏锐是多么重要。

 

“我們兩個都努力解決當下的話題,想弄明白幻想跟做夢的關係。她突然豁然開朗,說這個幻想的意義是:“原來你是這麼想的。”她接受我對夢的詮釋,並且試著把它變得荒謬可笑。她顯然有一場夢在醒來時變成這種幻想,她想讓我明白,幻想時她是清醒的。”

 

她本来是在做梦,然后马上又把这个梦变成了幻想。所以当温尼科特去阐释这个“梦”的意义时,她会觉得很愚蠢(因为那时它已经不是梦,而是幻想了)。她很想让我明白的时,当她幻想时,她是醒着的。


梦和幻想的分界非常模糊,她在裁剪洋装这件事可以是梦,那就有蕴含的意义,也可以是幻想,那就只是幻想而已(没有更多的意义)。

 

“她說:‘我們需要另外一個字眼,既不是做夢,也不是幻想。’這時,她又報告說,她已經‘去上班,去忙了’,所以她再一次,在她跟我說話的時候離開了我,而且還察覺到她自己的解離狀態,彷彿靈魂出竅,無法留在自己的身體裡。”

 

她总是习惯远离自己的身体,无法停留在自己的身体里,这已经是一个心身问题了。这种解离如此容易发生,在咨询室中也得到完美呈现。这可能说明她在这里比较放松自然,表现出了她的自然状态。而且,现在她现在可以将这种发生在内部的东西说出来,这就是一种不同的地方。这是从解离走向整合的迹象。

 

“她想起自己曾經閱讀一首詩,可是詩中的文字卻毫無意義。她說,幻想時她的身體感到極度緊張,可是因為甚麼事都沒有發生,所以她覺得,她可能會罹患冠狀動脈阻塞,或高血壓,或胃潰瘍(她的確有這個毛病)。”

 

读一首诗,却读不到任何意义,这就有点想幻想的状态。幻想就好像一首空洞的诗,没有味道和意义的诗。而如前面所说,幻想中她的身体真正在发生(和参与)着某种事情,虽然现实中什么都没发生。她可能也因此很难放松下来,这给她带来了身体的问题,心理问题身体化了。身体的问题常常跟心理有关,这也是心身整合医学开始关注的问题。

 

她十分渴望找件事情,讓她真的做點甚麼,善用清醒的每一分鐘,而且让她能够说說:‘這就是現在,不是明天,不是明天。’ 我們可以說,她注意到了,身心的高潮在她的生命裡付之闕如。”

 

除了在幻想中以外,她从未真正投入过什么,也没有真正的满足。然而她很渴望。

 

“病人又繼續說,她一直計畫要好好善用週末,可是她常常無法區分讓行動癱瘓的幻想,和期待付諸實現的真實計畫。”

 

她陷入了幻想的狂欢,却在现实中无法动弹。

 

“由於旁人看不出她引以為苦的、行動癱瘓後的當下處境,所以令她感到萬分苦惱。”

 

由于身边的人不能理解,这更带来了格外的痛苦,也让这种困境更无法解脱。如果有人能够理解,她的痛苦才可能经由他人的理解而稍微缓解,她才可能逐渐降落到现实之中。他人的不能理解给她带来了双重困难。

 

“在一場學校的音樂會裡,孩子們高唱『天空光輝燦爛』,這首歌在四十五年前她當學生時也唱過,因此她忍不住想知道,是否也有些孩子跟她一樣,常常活在某種形式的幻想中,而不曉得天空光輝燦爛。

 

根据这几句可以推测,她现在应该已经五十多岁了。看到孩子们唱着同样的歌她回想起了自己的学校时光,那时在她唱着歌的时候,其实也处于解离之中。


现在的孩子,在学习的重负下,在手机与游戏的沉迷中,是否也有一些(或者很多)活在某种形式的幻想中呢?只是没人知道而已。

 

对于这位病人来说,她能这样想,其实也是一个进步了。她已经产生了疑问,这就是一个间隙,有了间隙就可能发生转换。她并没完全陷入在幻想了。

 

“最後,我們順便討論了一下,她一開始時所報告的那場夢(裁剪洋裝),是在她清醒時所體驗的,也是她自己對抗做夢的一個防禦組合:‘可是她要怎樣才能知道呢?幻想像惡魔附身,佔據了她。’”

 

幻想像恶魔附身,占据了她。她自己很难知道,你怎么告诉她没有用啊,只能等她自己知道。她用幻想来抵御做梦,就像用幻想来抵御生活一样。某种意义上来说,分析师是没有办法的。当做了自己能做的之后,唯有等待。

 

“因此她又繼續談到,她十分需要冷靜自制,鎮定沉著和從容不迫。她突然充分意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這個幻想並不是一場夢,而且我從這一點就可以瞭解,她先前並沒有充分察覺到這個事實。”

 

她现在有意识了,想有意识地想摆脱幻想的状态,回到自己。她需要努力才能停在自己的身体里。一开始必须如此,而且需要咨询师在旁边提供助力,因为她已经太习惯飞走了。


同时她现在的顿悟,让我了知到先前的她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幻想与梦的不同。真正认识到时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身体也会发生变化。没有颤栗就没有理解。只有当真正理解的时候,才会真正发现之前原来一直都没懂。人很擅长伪装,不仅仅能骗得过别人,甚至也骗过了自己。

 

“事情就像這樣:她醒來,然後發狂的裁製一件洋裝。這彷彿是在告訴我:‘你以為我會做夢,哈,你錯了!’”

 

用幻想来防御和对抗梦,对抗进入真实,因为梦和真实的生活对于她来说都太可怕。“哈,你错了!”,这里面隐藏着多少难言之痛。

 

“从这里开始,我才能夠進展到“似夢非夢”的狀態,好比“夢見做洋裝”。這是我首次感覺到,我終於可以在她的心理治療的前後脈絡中,闌明做夢與幻想之間的差別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一些进展,真正的工作才能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