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z

 TTTB018 2018-06-25

还是先自我介绍下,本人工作九年,目前在国内top2之一的互联网公司从事培训工作。自己经历过多次相对成功的职业转型。特别是毕业时第一份工作是大学辅导员。现在也是在行上的注册专家。这篇文章是我去年写的,6分钟读完基于普遍原理与个人深度思考的五条原则。无所谓引流更无所谓营销。只希望有缘人能够读到,若是有所帮助也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我一直确信当初自己对大学的选择是最为成功的重要选择之一。毕业之后留校做过辅导员,转战职场后又一直在HR&培训界厮混。于是为不少亲友提供过填志愿的建议,最后所幸结果都不错。这篇清单是实践总结与深度思考的产物,如果能够对正在面临选择的学子及家长有一点点启发,那一定是善莫大焉的。

大学志愿填报是中华大地上最具魔幻现实主义意味的群体性行为,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学子中有99.99%,是在高考结束之后才从一本《填报指南》上突然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大学这么多专业,然后用几天时间匆忙决定去哪里安放自己为期至少四年的大学青春。以下建议绝不可能直接告诉你应该填什么志愿,但是如果按照清单思考,将能够以最快速度提升选择的合理性。

1.第一原则:城市>学校>专业

若干年前我就是这样认为并实践的,后来罗振宇说过一样的话,上周吴军老师的文章里开篇第一句话,一模一样(容我自high 5秒钟,^_^)。

央视主持人张晓楠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一句话“想要做到,就要先从物理上接近目标”。想经营自己幸福精彩的人生,看到和感受到是第一位的,而一座生机蓬勃的大城市将提供最海量的样本,在长期这是比任何一门特定的专业知识都更为重要的财富。以北上广深房价那么高,你按大学学费算一个占地成本,就知道去大城市读大学赚到了多少。

2.优先尊重学生清晰的意愿

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但高考如此重要,万一孩子只是一时兴起呢?如果一个意愿能经得起以下三重推敲,就可以被认为是清晰的,是值得优先尊重的。

-大学毕业时自己的理想状态是什么,至少三个维度的描述

-对应选择对达成理想状态可能带来的最大帮助是什么,至少三点。

-对应选择下可能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以及如何应对,至少三点。

3.优先就读综合型大学

如果暂时没有清晰意愿,那么最大限度保留未来的选择可能性是最优决策。综合型大学在这方面会比专业型大学具备明显的优势。所谓“万类霜天竞自由”,如同一个生态系统,多样性就是生命活力。法桐当时就是在专业型高校就读小语种专业,客观地说,综合型大学同专业学生的视野与后续职业路径的宽度普遍更占优势。

4.就业导向的专业选择原则“走两端”

总体而言,大学毕业后继续求学的比例逐年走高,但是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读个合适专业好找工作”仍然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刚需。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被所谓“热门专业”所蒙蔽。要么选择那些与就业关联度极为密切的专业。例如法桐一位好友就读于民航大学空管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入机场塔台工作。这类专业实际上就是对应岗位的“从业资格证”。要么选择宽口径的基础学科专业,理工科如数学物理,文科如中文。在未来学习中逐渐再找到自身兴趣与擅长的结合点。

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对新设立的专业保持审慎态度。描述的天花乱坠的专业前景的背后很可能是七拼八凑的草台班子。对于所在高校,新设专业是试验田或加分项,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四年的青春是赌不起的。

P.S:如果是最近几年新建立的高校,倒是可以高看一眼。这类高校通常是中外合作办学等体制创新的产物,一方面必有其独特定位和优势,另一方面本着塑造品牌的诉求,对于前几届学生一定是精心培育的。这和老学校里的新专业不可同日而语。

5.如果可能找个学长学姐通一个电话

李笑来说关于投资的秘诀在于“听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做自己的决定”。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对少数人的参考价值做一个排名那么应当是家长

是的,家长最低。不带任何情感色彩,只是客观描述,在中国能够对自己孩子的兴趣、擅长有所了解,并对大学有过扎实研究的家长太少了。

招生办老师本质是销售,需要甄别哪些言语是夸大其辞。

高中班主任已经很靠谱了,既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更通过多年经验的摸索,提出相对有效的建议。

对应大学学长学姐或许不了解你,但是掌握学校专业最真实新鲜的情况,花钱也买不到。所以如果可以给他们打个电话,哪怕就10分钟。

相信我,即便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最终都会认为自己选择的专业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但是填报志愿这件事仍然是值得尽最大努力去做出符合逻辑的决策。类似这样的思考过程是无价的。

以鸡汤文结束,祝每一位阅读完本文的学子都进入心仪的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