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群居动物,也就是说人总有社交性。在动物世界里,离群的动物无法长久的生存,很快就会沦为异类的食物,而群居很大程度的保证他们的安全。
人类自居为高级动物,虽然不再群居了,但是仍然保留着“抱团”的本性,大家仍然离不开社交。生活中,我们无法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但是受到品性、爱好、素质、性格等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人群会自然而然的生出不同的圈子。
美国作家埃斯特·希克斯的《吸引力法则》里说到,你生活里的事物都是在吸引力下出现在你的生活里的,你关注什么,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很在一起。
也就是说,你沉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认识的就是酒肉朋友;你煮茶论道,舞文弄墨,认识的朋友自然就高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印证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从一个人所处的社交圈子,不难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而这些人又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你。
我们的第一个圈子应该说就是原生家庭了。父母的行为举止总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即使是成年之后也会无意识的做出和父母相似的举动。所以父母的教育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有一个小孩,他的父母虽然很爱他,不过出于父母都很严格,出于望子成龙的心态,经常打击他的自信心。比如小孩考了全班第二,兴致勃勃的回家和父母炫耀,父母会觉得小孩没拿到第一就是不够完美。这种无意识的举动,导致小孩成年之后虽然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却很自卑。然而当他拥有自己的家庭之后,几乎也采取同样的方式教育下一代。
还有一个重要的圈子,就是我们的朋友的圈子。
和积极向上的人交朋友,就会收获正能量;和消极悲观的人交朋友,就会收获负能量。
朋友A君本来是个成绩优异,长相也很出众的女孩,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带着光芒长大的人。但是她后来认识了一群狐朋狗友,沉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后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别人家的糟心孩子,毕业了也找不到好工作,眼高手低,成日鬼混。
所以说,不止原生家庭,朋友的圈子也能影响我们的人生。
和消极的、无远见、只爱抱怨的朋友呆在一起,最后你也会被同化成胸无大志、怨天尤人、碌碌无为的人。他们就像一堵大墙,阻碍了你的视野,狭隘的格局和眼界,遮住了你看见大山大河的视野。
当你发现自己所处的圈子不是那么如意的时候,就要潇洒的告别糟糕的圈子,而不是融入它。
声明:版权问题,投稿,爆料,商务合作请加QQ: 783467967
1000万老板最喜欢看的公众号推荐您
营销那点事
ID:yxnds88
品牌营销策划案,策划管理,策划方法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