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周贵族以吃这种肉为时尚,隋唐后上层人不吃,其中原因极为复杂

 好了明理 2018-06-25

近日,江苏南京发生了一起因邻居家泰迪犬咬伤两岁幼童,孩子父亲愤而踢死小狗的事情。原本双方息事宁人,互不追究。但是,网上无聊“爱狗人士”却因此对孩子一家恶毒攻击,导致孩子母亲奔溃自杀未遂的惨剧。

在很多人看来,吃狗肉很野蛮残忍,真是如此吗?吃狗肉真的就是野蛮吗?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吃狗肉的呢?其实中国人吃狗的历史很悠久,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末年,是中国人吃狗肉风尚的开始阶段。那个时候,主要是北方中原地区的人吃狗肉,而且也不是一般人都能吃的,食狗人群仅局限于贵族。

商周贵族以吃这种肉为时尚,隋唐后上层人不吃,其中原因极为复杂

网络暴力逼人

狗是人类较早驯化的家畜,有着数万年的历史。在中国,狗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所有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有狗的遗骸出土。其中,河北徐水县南庄头狗骨的年代距今近万年,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狗骨的年代都距今七八千年,可见人们驯养狗的历史之久远。

在狩猎依然是人类主要劳作产业的新石器时代,狗是狩猎的重要助手,但是当时狗肉也是可以吃的。在很多古代文明遗址中,发现的狗骨大都比较破碎,而且散乱地分布于废弃物中;在磁山遗址出土的狗骨,其头颅骨和下颌骨都被敲砸过,残缺不全,显然应是人类吃肉后的废弃物。

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代,狗也是主要的一种家畜。据唐朝孔颖达注《礼记集说》,狗在那时有三个用途,“一曰守犬,守御田舍;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三日食犬,充厄厨庶羞用。”这句话说,当时既有看家护院的中华田园犬,又有猎犬,还有专门用来吃的肉狗,各司其职。

商周贵族以吃这种肉为时尚,隋唐后上层人不吃,其中原因极为复杂

龙山文化中的狗形陶鬶

在商周时代,狗肉在中国人的餐饮谱系中的地位不低,仅次于牛肉和羊肉,与猪肉的地位大致相同或略高,而且狗肉的食用者基本上是贵族。《礼记·王制》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在贵族最低层级“士”的饮食谱系中,狗肉也是重要日子才能吃到的。《礼记·坊记》也记载有:“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东汉郑玄注曰:“古者,杀牲食其肉坐其皮,不坐犬羊,是不无故杀之。”

狗肉不但是贵族们的重要食物,而且也是周天子筵席上一道大菜,是国宴珍馐。《礼记·内则》所记周代“八珍”中有一道烤狗肝的菜,名字叫“肝膋”。狗及狗肉还是商周时期贵族祭祀或丧葬时的重要祭品,祭祀的时候的祭品叫“献祭”,简化字的“献”在繁体字里是“獻”,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用狗(犬)贡献(祭祀)表示恭敬虔诚;二是将“獻”字分割开来,这个字的左半部分下面是个“鬲”,是一种陶制炊具,意味着用陶器煮狗肉,用来吃。

商周贵族以吃这种肉为时尚,隋唐后上层人不吃,其中原因极为复杂

汉代陶狗

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犬祭,在商周时期的墓葬中,家犬遗骸占出土家畜遗骸的大宗,犬主要用于墓葬,置于腰坑内、墓道、墓室或填土内。犬祭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在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也较盛行。犬祭有两种意义:一种为死者随葬,犬是作为死者的爱犬牺牲的,生前犬是死者的狩猎助手和护卫,死后猎犬也跟随主人到另一个世界去,为死者服务;另一种犬祭多半是将犬作为肉食,宰杀后献给神灵的,天神也好这一口。

春秋到两汉时期,中国的食狗人群从贵族扩大到平民。整个社会上,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下层百姓,都十分喜欢食用狗肉。中国古代的食狗之风逐渐走向高峰,呈现兴盛局面。

商周贵族以吃这种肉为时尚,隋唐后上层人不吃,其中原因极为复杂

狗屠

春秋时期,狗肉是北方中原地区人们喜食的肉类之一。《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的猎狗死了,打算用棺材收殓,还准备搞个祭祀活动。名臣晏婴就谏言反对,于是齐景公“趣庖治狗,以会朝属”,也就是把狗炖了,招待大臣。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鲁国的大夫叔孙被晋国扣留,“吏人之与叔孙居于箕者,请其吠狗,弗与。及将归,杀而与之食之。”吏人算不上贵族,吏人要狗肉吃反映出春秋时期中国的食狗人群已开始从贵族扩大到平民了。

商周贵族以吃这种肉为时尚,隋唐后上层人不吃,其中原因极为复杂

《晏子春秋》

除北方中原地区外,南方的楚国、越国也盛行吃狗肉。《楚辞·大招》中记载,“醢豚苦狗,脍宜专只。”春秋后期的越国,一般平民百姓也可以吃狗肉。《国语·越语》记载,越王勾践为鼓励繁殖人口,规定“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战国时期,狗作为食用畜进行豢养很是普遍。《墨子·天志》记载:“四海之内,粒食之民,莫不犓牛羊,豢犬彘”。《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有记载,“鸡豚狗食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吃狗的人打破了以前身份的限制,社会上屠狗为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职业。战国时期的刺客聂政,即“家贫,客游以为狗屠”;荆轲在燕国时,“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狗肉走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成为人们的重要肉食来源。在汉代画像石上的“庖厨图”中常可见到宰狗的场面,如山东诸城前凉台及河南南阳英庄等地出土的画像石上都有庖厨屠狗的描绘。

商周贵族以吃这种肉为时尚,隋唐后上层人不吃,其中原因极为复杂

狗肉

秦汉时期,人们烹调狗肉的办法五花八门。《盐铁论·散不足》中所载汉代的“狗䐲”,就非常有名,其实就是切成薄片的狗肉。吃狗肉已不是整条烧烤,而是变得精工细切了。另一道受当时人们广泛欢迎的狗肉名菜为“庸脯”,就是狗肉干。

秦汉时期,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下层民众都十分喜欢食用狗肉。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一号墓的墓主人生前地位较高,在墓葬出土的遗策上有犬羹、犬胁炙、犬肝炙等菜肴名称,说明西汉的贵族十分喜欢食用狗肉菜肴。

在西汉,狗肉还是有钱人吃的,穷人还不大能吃起。《盐铁论·散不足》记载有:“今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舞象。中者南居当路,水上云台,屠杀羊狗,鼓瑟吹笙。贫者鸡豕五芳,卫保散腊,倾盖社场。”这句话的意思是,西汉时,富者吃狗肉,贫者吃鸡肉和猪肉,狗肉的身价仍高于猪肉,而为中等人家所食用。

商周贵族以吃这种肉为时尚,隋唐后上层人不吃,其中原因极为复杂

狗肉冷盘

秦汉时期的人,对于吃狗肉可是很讲究的,选幼不选壮,选壮不选老。从马王堆出土的肉食标本分析,小狗以豢养一年以内的为佳。汉魏之前,肉狗的主要产区在北方。北方屠狗食肉之风非常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北方人口涌人长江中下游地区,带动了南方养狗业的发展,北方的食狗之风迅速在南方流行起来。

隋唐时期,人们食用狗肉的风俗显然已不及秦汉时期兴盛。到了唐朝,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理解狗屠是个专门的职业了。唐朝史学大师颜师古在注解《汉书》的时候,介绍汉高祖功臣樊哙的时候说他是“以屠狗为事”,解释说“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以屠为业。”从颜师古的注解可知,以屠狗为业,在唐朝已非常罕见,所以需要特别加以解释。

商周贵族以吃这种肉为时尚,隋唐后上层人不吃,其中原因极为复杂

刘邦和樊哙

隋唐时期,中国人吃狗肉的态度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隋唐一般人的观念中,狗已不是可以用来食用的动物了。人们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屠狗食肉,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那些不务正业的恶少们才会屠狗食肉。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记载,东都恶少李和子“常攘狗及猫食之”。《太平广记》中记载,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残忍地炙烤活狗食用。

隋唐以后,北方人渐渐不吃狗肉,而南方一些地方狗肉还是老百姓的重要肉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原地区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南侵,由于受到游牧民族惜狗的习俗的影响,便逐渐废止吃狗肉了。

商周贵族以吃这种肉为时尚,隋唐后上层人不吃,其中原因极为复杂

《酉阳杂俎》

另外,食狗之风在中国尤其是在北方中原地区的衰落与佛教的盛行不无关系。隋唐以后,受到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相信屠狗食肉多会遭到不好的报应。

隋唐以后,狗肉的地位急剧下降,在北方中原地区以及其它许多地区,狗肉已经从筵席大餐序列中退场,甚至出现了“狗肉上不了筵席”的俗语。“挂羊头卖狗肉”,更是说明狗肉的地位是低下的,它只配进人社会下层普通民众的食谱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