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脉象

 巴戟天999 2018-06-25
 

​一
1、脉位的分类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表证,亦主虚证。
2、散脉浮散无根、稍按则无
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3、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失血,伤阴。
4、沉脉举之有余 ,按之有余
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5、伏脉脉位深沉,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

主里证。常见于邪闭,厥证,痛极。
6、牢脉脉形沉而实大弦长,轻取、中取均不
应,沉取始得,坚着不移。
主阴寒内实,疝气癥瘕。

1、脉率的分类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主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2、缓脉一息四至,来去缓怠。其脉率稍慢于正
常脉而快于迟脉。
主湿病,脾气虚弱。脉缓亦主热
3、数脉脉来急数,一息五六至。
数脉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4、疾脉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1/15页

主热盛阳极,亦主亡阴、亡阳。

1、脉宽度分类洪脉脉来宽大,充实有力,状若波涛汹涌,
来盛去衰。
主气分热盛,亦主邪盛正衰。
2、大脉大脉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
大脉的出现提示病情加重。
3、细脉(小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1、脉长度分类长脉脉形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
主肝阳有余,阳盛内热等有余之证。
2、短脉首尾俱短,不及三部。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1、脉力度分类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主虚证。
2、弱脉极软而沉细。
主气血俱虚,阳虚。
3、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4实脉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主实证。
六脉流利度分类
2/15页
1、滑脉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痰饮、食滞、实热。
2、动脉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关部
尤为明显,且动摇不定。
主痛、惊。
3、涩脉脉细而缓,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伤精,血少,气滞血瘀、夹痰、夹食

1、脉紧张度分类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主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亦主虚
劳、胃气衰败。
2、紧脉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
主寒证、痛证、宿食。
3、革脉浮而弦硬,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多主精血亏虚。
4、濡脉浮而细软,搏动力弱,不任重按,按之
则无。
主诸虚,亦主湿。

1、脉均匀度分类促脉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
脏气虚弱,阴血衰少。
2、结脉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主气血虚衰

3、代脉脉来中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3/15页
主脏气衰微;亦主风证、痛证、七情惊
恐、铁打损伤。
4/15页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
浮脉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至筋骨反而稍减
邪袭肌腠,卫阳抵抗外邪,则脉气鼓动于外,应指而浮。散脉脉位浮浅,脉形散乱,脉力软弱,节律不齐,
气虚血耗,阴阳不敛,元气耗散,脉气不紧,故举之浮散而不聚,重按则无,漫无根蒂。
芤脉脉位浮,脉形大,按之中空,脉势无力。
因突然失血过多,血量骤减,营血不足,无以充脉,或津液大伤,血不得充,血失阴则阳无所附而散于外,故见芤脉。
沉脉脉位深沉,位于皮下筋骨,轻取不应,重按始得。邪郁于里,气血内困,则脉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伏脉脉位较沉脉更深,重按着骨方可应指,,甚至伏而不见。
因邪气内伏,脉气不得宣通所致。伏而无力为气血虚损,阳气欲绝,不能鼓脉于体表所致。
牢脉脉位深沉,脉形大而体长,应指实强有力。
因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所致。牢脉主实,有气血之分:癥积,是实在血分;癥聚,疝气,是实在气分。迟脉脉率怠慢,
寒凝气滞,阳失健运,故脉象见迟,迟而有力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多属虚寒。脉迟不可概认为寒证,如邪热结聚,阻滞血脉流行,也可见迟脉,但迟而有力,按之必实,如伤寒阳明脉迟可下之类。
缓脉脉率较缓。
湿性黏滞,气机为湿所困,或脾气虚弱,气血不足以充盈鼓动,故脉见缓怠无力,迟纵不鼓。
数脉脉率增快。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必数而有力;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脉也见数,但数而无力;若阳虚外浮而见数脉,则脉大而无力,按之豁然中空。
疾脉脉率疾数,比数脉更快。
5 伤寒、温病在热极时往往有疾脉,疾而按之益坚是阳亢无制,真阴垂危之侯。
洪脉脉位浮浅,脉形宽大,状若波涛来盛去衰。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见洪象。
脉大而数实为邪实;脉大而无力则为正虚。
细脉又称小脉,其特征为脉形细小,但应指明显。
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气虚则无力鼓动血液运行,故脉体细小而软弱无力;湿邪阻遏脉道,气血运行不利,也见细脉;若温热病昏谵见细数脉,是热邪深入营血或邪陷心包的证候。
长脉脉形长,应指范围超过寸、尺部,脉体较长。
阳亢、热盛、痰火内蕴,使气逆壅盛,脉道充实,故脉象长而满溢,超过尺寸。
短脉脉形短,应指范围不足本位,只出现在寸或关部,尺脉常不显。
气虚不足,无力鼓动血行,故脉短而无力,所谓“短则气病”。又有因气郁血瘀,或痰滞食积,阻碍脉道,以致脉气不伸而见短脉,则短涩而有力。故脉短不可概作不足
论,应注意脉之有力无力。
虚脉脉势软弱,三部九候皆无力。
气不足以运其血,故脉来无力;血不足以充于脉,则脉道空虚,故虚脉包括气血两虚及脏腑虚证。
弱脉脉位沉,脉形细,脉势无力。
血虚脉道不充,则脉细;阳气虚无力鼓动于脉,则脉沉软。
微脉脉形细小,脉位深沉,脉力软弱。
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阳气竭。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病脉
微,主阳气暴脱。
实脉脉势满实,三部九候皆有力。
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坚满,故应指有力。
6/15页
滑脉脉形圆滑,应指流畅,仅为流利度改变。
实邪壅盛于内,气实血涌,故往来甚为流利,应指圆滑。动脉脉形短而滑,脉率数,脉势有力。
痛则阴阳不和,气为血阻;惊则气血紊乱,脉形躁动不
安,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气血冲动,故脉道随气血冲动而呈滑数有力,气为血阻故脉体较短。
涩脉脉形细小,往来涩滞不畅,脉位较浅,脉律三五不均。
精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而无力;气滞血瘀或痰食胶固,气机不畅,血行受
阻,则脉涩而有力。
弦脉脉形长直,博指较硬,为紧张度改变之脉。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柔和为贵。邪气滞肝,疏泄失
常,气机不利,诸痛并发,或生痰饮阻滞气机,脉气因而紧张,故出现弦脉。张仲景云:“疟脉自弦。”虚劳内
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亦常见弦脉;若弦而细劲,如循刀刃,便是胃气全无,病多难治。
紧脉博指有力。
寒邪侵袭人体,寒性收引,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寒邪在表,脉见浮紧。寒邪在里,脉见沉紧。剧痛,宿食之紧脉,也是寒邪积滞与正气相搏的缘故。
革脉脉位浮浅,脉形坚硬,重按则豁然空虚。
由于正气不固,精血不藏,则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以致脉来如按鼓皮,外强中干。临床上常见亡血、失精、半产、漏下,如老年人出血即可见革脉。
濡脉脉位浅,脉形细,脉势无力。
因阴虚不能敛阳则脉浮软,精血不充则细而无力。湿气阻遏脉道,也见濡脉。
促脉脉率数,节律不齐,呈无规则的歇止。
阳盛实热,阴不和阳,故脉来急数有力,气血痰饮宿食停滞,脉气接续不及而时见歇止。促脉亦主真元衰惫,若促而细小无力,则为脏气虚弱,阴血衰少,致脉气不相接
续,多是虚脱之象。
结脉脉率慢,节律不齐,呈无规则的歇止。
阴盛而阳不和,故脉缓慢而时一止,寒痰凝血,气郁不
疏,脉气阻滞,故见结脉。久病虚损,气血虚弱,脉气不继,多件结而无力。
代脉脉势较弱,脉率不定,呈有规则的歇止,间歇时间较长。
7/15页
七情惊恐,铁打损伤。脏气衰微,气血亏损,元气不足,以致脉气不能衔接而止有定数。风证、痛证、七情惊恐、铁打损伤诸病而见代脉,是因病而致脉气不能衔接。
8/15页
临床意义
清代黄蕴兮《脉确。浮》“浮脉轻手得,如木水中浮”
但久病体虚,亦有见浮脉的,多浮大无力,不可误作外感论治《素问。大奇论篇》:脉至如散叶。
故《频湖脉学.散(阴)》: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频湖脉学.芤(阳中阴)》云: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频湖脉学.沉(阴)》载: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脉经.卷一.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十四种)》云:伏脉,极重指按之,着骨乃得。
《频湖脉学.牢(阴中阳)》曰:牢脉,似沉似伏,实大而长,微弦。
《景岳全书.脉神章》曰:迟脉,不足四至者,皆是也。
《诊家枢要.附录.诸脉条辩》曰:脉缓四至,宽缓和平。
《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缓而滑,曰热中。”
《景岳全书.脉神章》曰:数脉五至六至以上。
《诊家枢要.脉阴阳类成》曰:疾,盛也,快于数而疾,呼吸之间七至。
9/15页
《脉经.卷一.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十四种)》曰:洪脉,极大,在指下。
如《诊宗三味.师传三十二则》曰:若病后久虚,虚劳失血,泄泻脱元,而见洪盛之脉,尤非所宜。
《诊宗三味.师传三十二则》:“大脉者,应指满溢,倍于寻常。”《频湖脉学.细(阴)》:“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细丝之应指。”
《医碥.四诊》云:“溢出三指之外为长。”
《医碥.四诊》云:“歉于三指之中为短。”
《脉经.卷一.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十四种)》云:“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十四种)曰: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
《脉诀刊误.卷上.八里》云:“微者阴也,寻之若有若无,曰微。”《诊宗三昧.师传三十二则》曰:“微为阳气衰微之脉。”《频湖脉学.实(阳)》曰:“应指无虚福福强。”

诊家正眼.滑脉(阳中之阴)》云:“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脉经.卷一.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十四种)》云:“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李时珍称之为“病蚕食叶慢而艰”
《素问。玉机真脏论篇》载:“端直以长。”
《诊家正眼.紧脉(阴中之阳)》云:“紧脉有力,左右弹人,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频湖脉学.革(阴)》曰:“革脉,弦而芤,如按鼓皮。”
《脉诀刊误.卷上.八里》云:“濡者阴也,极软而浮细,轻手乃得,不任寻按。”
《伤寒论.平脉法》载:“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脉。”《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十四种)》载:“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诊家正眼.卷一.结脉》云:"迟滞中时见一止。"
《脉经.卷一.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二十四种)》曰:“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而《活人书.卷之二》载:“往来缓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也。”
11/15页
12/15页
生理性浮脉可见于形体消瘦、脉位表浮者。夏秋之时阳气升浮,也可见浮脉
表示正气耗散,为脏腑之气将绝的危侯。
生理性脉沉可见于肥胖之体,脉管深沉者。
若两手脉潜伏,同时太溪与趺阳脉都不见的,属险证。
生理性迟脉可见于久经锻炼的运动员,脉迟而有力。
有病之人脉转和缓,是正气恢复之征。
生理性缓脉见脉来从容不迫,应指均匀,和缓有力,是神气充沛的正常脉象。
生理性数脉可见于儿童和婴儿。正常人在运动和情绪激动时,脉率也加快。
13/15页
生理性疾脉可见于剧烈运动后,婴儿脉来一息七至也是平脉,不作疾病论。
生理性洪脉可见于夏季。因夏季阳气亢盛,脉象稍显洪大。
大脉可见于健康人,其特点为脉大而和缓、从容、寸口三部皆大,为体魄健壮之征象。
生理性细脉可见于冬季,因寒冷刺激,脉道收缩,故脉象偏于沉细。生理性长脉可见于正常人。脉长而和缓,是中气充足,升降流行畅通,气血都无亏损的脉象,即“长则气治”。
病后正虚,见脉弱为顺;新病邪实,见脉弱为逆。
14/15页
生理性滑脉可见于妊娠妇女,实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正常人脉滑而冲和,实营卫充实之象,亦为平脉。生理性弦脉可见于春季。应自然界生发之气,故脉象弦而柔和。老年人阴血不足,血脉失于濡养而失柔和之性,亦可见弦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