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睡不香,健康受影响,这几点很重要

 乐乐书屋 2018-06-25

睡眠使身心处于自然的休息状态,在睡眠过程中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有利于疲劳消除;睡眠过程中小儿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小儿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烦燥、易怒、食欲减退和生长发育迟缓。

我院儿童保健科专家提醒您:培养孩子良好睡眠习惯,保证儿童正常睡眠发育。


1

睡多久才是正常?


小儿每日需要的睡眠时间与年龄成反比。年龄愈小,睡眠时间愈长。但个体差异颇大,不宜作硬性规定,一般平均的睡眠时间:

新生儿:18~20小时, 2-3月:16 ~ 18小时, 6-12月:14~15小时,1-2岁:13小时左右,3-6岁:12小时左右,7-10岁:10小时左右,>10岁:9小时左右。


2

要想孩子睡的香,一般这样做


儿童睡眠发育过程中会有许多睡眠障碍存在,如睡眠启动相关障碍、异睡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等。

重视儿童睡眠发育,采取适当措施,特别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可防治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

一、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习惯应从小培养:

1、保证规律的就寝和唤醒时间。小儿出生后3个月昼夜睡眠时相建立,生物钟开始运作,睡眠逐步与生物钟节律同步。此时开始训练宝宝定时睡眠,逐渐缩短白天睡眠时间,延长晚上睡眠时间,训练婴儿昼夜定时起居习惯。 

2、培养儿童自我抚慰能力,学会自然入睡。不要抱睡、搂睡、哄睡、陪睡,避免边拍、边摇、边走、含着奶头、或吸吮着被头角、玩具入睡。独自睡刚刚开始时,让孩子哭一会儿,然后再去适当安慰。婴幼儿可塑性大,训练几次,习惯了自然独立入睡了,不要养成依赖和条件反射心理,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人格。

3、保证充足和固定的睡眠时长。出生4个月后,晚上减少哺喂次数,满6~8个月,培养晚上不哺喂的习惯。晚上入睡前不要吃得太饱,水也不宜饮得过多,1岁以上幼儿晚上入睡前不宜进食,以免过饱或夜间尿多而影响睡眠。待孩子大些,在白天给予充足的食物和水,进行适量的社交和体育活动,从而保证晚上的睡眠质量。

二、创建适宜的睡眠环境

保证恒定的环境噪声、光线强度和温度的卧室:

1、睡眠环境要安静,无噪音,室内避免亮灯。婴幼儿长期处于光源照射下,视网膜生理调节会受到影响,眼肌得不到充分休息,影响视力发育。开灯睡眠,易使睡眠不沉。

2、室温以15~25℃为宜,夏天空调控制在27~28℃,保持空气流动新鲜,避免睡在“穿堂风”的地方。过冷过热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3、衣着柔软宽松,被子不要盖得太薄或过厚。不宜裸睡,避免着凉和不卫生。睡眠的姿势可以随意。小婴儿夜间要注意勤换尿布,保证孩子睡眠舒适。

4、卧室不摆放电视等娱乐设施。



3

细节注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中国疾控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联合权威儿科睡眠专家共同提出“金质睡眠3+3”法则:

“要”:要在宝宝犯困时放到床上,培养其独自入睡能力;

“要”:要让宝宝与父母同屋不同床,有助于夜晚连续睡眠;

“要”:要用纸尿裤等养育行为方式提高宝宝夜晚睡眠效率。

“不要”:不要依赖拍抱或摇晃等安抚方式让宝宝入睡;

“不要”:不要让宝宝只有在喂奶后才能入睡;

“不要”:不要过度干扰宝宝夜晚睡眠。


资料来源:邹时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