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正确地暗示自己|最文摘

 yangtz008 2018-06-25

怎样正确地暗示自己

        在日常语言的暗示里,对“自律”这件事附加了太多励志光环,反而会导致我们产生畏难情绪,觉得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不但没被激励,反而会被吓倒。很多人在讲自律故事时,想表达的是“他们真伟大,我们要学习”,实际效果却是“他们这么夸张,我们真的学得了吗”。后者,就是暗示的力量。心理学家的看法是:语言的暗示是改变行为模式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我们怎样去称呼一件事,往往就决定了我们怎样去思考它,而我们怎样去思考它,往往就决定了我们怎么去对待它。

  有一个案例很典型。美国行为科学家阿莫斯·特维斯基在哈佛医学院做了个实验:医生需要决定在一项新的针对肺癌的治疗手段中,是否需要开刀手术。实验员将被试的医生分为两组,并向两组通知了开刀存活率的统计结果:

  A组——开刀后第一个月的存活率是90%。

  B组——开刀后第一个月的死亡率是10%。

  很容易看出,A、B两组只是将同一个统计结果以不同框架呈现,A组用的字眼是“存活率90%”,B组用的则是“死亡率10%”,这两者在概率上是完全相同的。但结果却显示,看了A报告的医生组中,有高达84%的医生选择了开刀,而看了B报告的医生组中,则只有50%的医生选择了开刀。所以,撒切尔夫人的那句名言,也许应该把顺序颠倒过来:不是“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言辞”,而是“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你的思想”。

  既然我们了解到,语言对我们的思维确实存在着影响,那我们可以怎样反过来利用这种效应呢?很多人说减肥就是“管住嘴”,可不可以换一种说法呢?如果我们不说“吃得更少”,而说成是要“吃得更好”呢?效果一样,感觉是不是很不同?要知道,很多身材好的人,他们吃的东西,在分量上一点都不比我们少,差别只是在于,他们吃得更精致,品种更多样,味觉更敏锐。美食家之所以没那么容易发胖,就是因为他们的要求比一般人更高。

  所以说,当你以“吃好”为目标的时候,就会发现,之所以不要吃垃圾食品,不是因为要“管住嘴”,而是因为“不能对不起这张嘴”。相应地,减肥也不是要对自己狠一点,而是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让那些粗糙的食物把自己打发了。“吃货会胖,美食家会瘦”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难懂。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被那句“管住嘴”给绕住了,摆脱不了这种语言暗示,那之后你的想法就很难再转弯了。

  说真的,减肥如果变成一件“自己跟自己作对”的事,又有多少人能坚持跟自己作对呢?


(马薇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