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奇 县 令 传 奇 事 (三) 
陈有为水烟袋 
陈有为底款 陈有为走马靖安后,最让他牵挂的是百姓的安居乐业,他严禁县衙所属吏役侵扰百姓,特别关心贫苦和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有两个故事是靖安百姓有口皆碑的。其一发生在陈有为上任的第一个岁末,那是个北风凛烈的严冬,市上木炭堆得高高的炭号生意特别兴隆。这一天,陈有为升堂审理一件盗伐竹木案件,原告是一大富人家管家,戴皮帽着绸棉衣袍。被告为原告佃户,衣衫单薄,面带菜色,陈有为判他囚禁10天,然后退堂。回到后衙,妻子已经烧好了炭盆,陈有为长长吁了一口气,接过妻子递过来的热茶,坐在炭盆前烤火……忽然,他眼前浮现出那佃户身影。寒冷若此,狱中犯人多贫苦者,仅靠稻草和薄薄的被絮能抗拒漫漫寒夜吗?他立即唤来管理狱囚的典吏,嘱他从速清查在押各犯,凡小偷小摸、打架斗殴以及民事纠纷并无大罪又贫穷者,立即释放。此令一出,狱中群囚齐呼“青天大老爷”,不日便传颂于市井山乡。其二发生在陈有为踏进县衙的第二年初夏。那一日管理文书的典签送来巡抚衙门一件移文,说是靖安王某在南昌犯下杀人大案,此人现已逃回靖安老家,严令火速抓捕归案。陈有为不敢稍有怠慢,立即派捕头领人将其捕获,竟是个二十出头的年青人。原来此人与邻居李某合伙在南昌贩卖春茶,半月前母亲忽然病重,家中托人报信,王某留下偶感风寒正卧床的李某,然后匆匆赶回靖安。不料王某离开南昌的当天上午,客栈发现李某被人杀死在屋内,银钱被洗劫一空,捕快们认定凶手即王某。陈有为迅即升堂,不料王某大呼冤枉。他说他别了李某即踏上归程,路上只在奉新县歇息一宿,几乎昼夜兼程,李某被杀他一无所知。但客栈小二作证,王某走后再无他人进过李某房间,且死者李某手中紧紧抓着王某一柄折扇,当是李某临死捡拾王某慌乱中遗落的物件。王某百口难辩,被打入死牢。陈有为回到书房越想越觉得其中必有蹊跷,王某杀害李某所为何由?此一不可解;杀死街坊因何不远走他方,反而自投罗网回到家里?此二不可解。于是他当夜再审王某,启发他仔细回忆与李某作别前后的巨细情状。王某沉思一刻后说,他出门时李某因前一晚喝多了酒尚未醒来,他悄悄地带上门出来,正与店小二碰个正着。他告诉小二他要回靖安,李某喝醉了,请他关照……折扇倒确是他的,只是遗忘在客栈了,如何竟在李某手中,他也不解。陈有为忽地醒悟,怎么倒忘了个小二?看看眼前戴枷戴镣愁云满脸的小青年,他忽生恻隐之心。 “看来这案中还有别情。”陈有为略一思索,又说:“我放你回去照顾母亲,但你十天后一定要来县衙报到,本县当在十天中重做勘查,你有罪无罪,届时判处。你意下如何?” 王某一听,赶忙跪下叩头,哭着说:“谢青天大老爷,无论能否申冤,保证十天后一定来青天大老爷跟前报到。” 王某走后,陈有为即刻召来捕头,要他携带公文连夜赶往南昌,陈述此案存疑之处,请南昌拘传小二。三日后,小二果然招供。原来听王某说李某酒醉不醒,又知道二人在做茶叶生意,顿起谋财之心,偷偷地溜进李某卧室。不料李某忽然惊醒,见有人翻寻箱笼,大呼捉贼,翻身跳下床来抓住小二。小二见脱身不得,反手勒住李某脖子,一手捂住其口鼻,李某正在病中,本是有气无力,挣扎一阵便断了气。 小二为逃罪责,抓起王某遗忘在床上的折扇放在李某掌中…… 十天后王某如约来县衙报到,恰恰南昌递解的公文到达,冤情大白,王某当庭无罪释放。 陈有为爱民如子的名声风传开来,地痞无赖既敬他又惧他,滋扰城乡事锐减,一片安定繁荣的景象。朝庭要调陈有为他任,百姓拦轿请愿,不舍陈有为他去。直至年老退休,陈有为才离开靖安,90岁在故乡茶陵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