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努力真的很让人恶心”

 电灯一亮 2018-06-26

前段时间在B站翻看了韩国EBS的一档纪录片《学习的背叛》,至今仍深有感触。

“这种努力真的很让人恶心”

这档纪录片讲述的是韩国的升级考试,纪录片最开始的主角是一个初三的学生,名叫艺媛。出生于韩国益山一个普通家庭的她,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一年学费1000万韩元(约6万人民币)的首尔私立高中。

为此,她每天每夜地学习。韩国学生中流行着“四当五落”的说法:一天睡四个小时的考生会当选(考取理想学校),睡五个小时的则可能落榜。

所以对于艺媛来说,凌晨两点钟睡觉都是一种幸福。

“这种努力真的很让人恶心”

每一天,艺媛都给自己定下当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教室里,她可以坐一整天不去上厕所。晚上回家依然继续学习,并且打开网络直播,但不是跟别人聊天看剧,而是看其他韩国考生的直播学习。

“只有亲眼看到别人的努力才能刺激到自己。”

16岁的艺媛的生活里没有韩剧,没有游戏,甚至没有钢琴绘画这些课外补习班,有的只是学习,学习和学习。

在纪录片里,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她的手长满了老茧,这是经常握笔导致的。她说自己每天都会摘抄课本,哪怕手指已经累得动不了也会用橡皮筋把手和笔绑起来,靠着手腕的力量继续抄写。

“这种努力真的很让人恶心”

“这种努力真的很让人恶心”

艺媛用了一个很笨的方法,她认为只有把课本抄写到闭着眼睛都能默写出来才能彻底安心。

不少网友在看纪录片时都说“这孩子太笨了,这种方法的学习效率是最低的,有什么用呢?”

我曾经也这样认为。但是视频后面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开始变得不那么确定,她说“大人的一年和小孩的一年是不一样的,小孩的一年会直接改变他们的人生。

“这种努力真的很让人恶心”

试想,一个只有16岁的初中生就能有这种对未来的考量,你能把她单纯地看作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吗?

以前读书时我特别瞧不起那些只能通过努力才能获得好成绩的书呆子。总觉得他们的大好青春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这样得来的好成绩有什么用?比纸上谈兵还不如。

那时候凭着一点小聪明得到好成绩的自己,就这样顺利地进入了一所重点高中。

同样的,“书呆子们”存在于每一个角落。高中室友中就有一个。

“这种努力真的很让人恶心”

而对方也明显地感受到了我的不屑,但是她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在自己的床头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一切的言语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而高中三年,她切实做到了视一切反动派为纸老虎,专心地做自己的“书呆子”。

高三开始以后,我就意识到我和她的差距在哪里,哪怕是初中时候的知识,她都牢牢地记住了,那些基础知识就像长在了她的脑袋里,随意一翻就可以拿出来。而我呢,翻出来的都是脑浆。

距离就这样被拉开了。

有时真的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呢?鄙视那些“书呆子”。他们可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得到一切的呀!

我相信不止我一个人曾经如此不屑这种低效率的努力。

在看纪录片时,绝大部分网友都在“提醒”艺媛这样的学习方法不可取,而没有人注意到艺媛是他们那个学校里的第一名,一直都是。而最后她也顺利地考到了首尔私立高中。

“这种努力真的很让人恶心”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成年人的生活中,有时我们难免对那些看起来低微的努力不屑一顾,总觉得这点小努力,使尽全力得来的也不过如此,实在有违我们的聪明才智。

但是我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到哪儿去了呢?哪里都没有用上,它们还在养精蓄锐中。

普通人的智商都在90到140之间,不存在大范围的你更聪明我更笨。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有言,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往里想想,我们曲意嘲笑那些低效率的努力,是否有意迎他人?——那些自己不愿意努力,同时也不愿意看到他人努力的人。这些人永远占多数,由他们形成的群体也足够让人感到安全。

“这种努力真的很让人恶心”

让自己从此努力向上,那是很困难很痛苦的事情,但是让自己不鄙视那些已经在努力的人,也不并非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当然,我们也可以反驳说难道我们都只能选择笨方法,为什么有捷径不走偏要折磨自己?

但是亲爱的,可以靠捷径走向成功的人,他们往往拥有有别于你我的聪明才智。当你发现自己并没有这份足够的聪明才智时,努力才是最佳的方法,捷径只对天分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