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的两句话,够我们警醒一生!

 妙理闲谭 2018-06-26



“忍得住小聪明,才能赢得了大格局。”

-by:公子李



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同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孙权评论他“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而曹操则言,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历史对他的评论有好有坏,但却没人否认他在谋略上的大智慧。


前段时间,《军师联盟》将不一样的司马懿带到我们眼前,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司马懿的人生哲学。

-01-

一路走来,没有敌人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最强大的对手有二,一是杨修,二是孔明。


《世语》对杨修的记载是,“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所器。”才干卓绝,让人钦佩。


他与司马懿一人是曹植派系,一人是曹丕派系。


按理来说两人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然而当杨修因鸡肋事件被判处死刑后,司马懿却主动请求曹操允许他去看望杨修。


曹操问他缘由,司马懿则说,“臣一路走来,没有敌人,看见的都是朋友和师长。”


这番话让曹操更加欣赏他,也让我们看到了司马懿对待竞争对手时的格局。



司马懿另一个强劲的对手,非诸葛亮莫属。


诸葛亮与司马懿多次在战场上交锋,两人你来我往,相斗相杀。


在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司马懿虽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却对剩下的残局失声痛哭。


有人说,世上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对手。


剧中,孔明多次提到“司马懿,知我”,而司马懿也在孔明营帐前叹道,“虽然你我为敌六载,但我却一直视你为知音,孔明,让我尊你一声,先生。”



大明内阁首辅严嵩曾对直浙总督胡宗宪说过:“世界上什么人最亲,不是父子,而是师徒。父子之间子承父养,付出索取,师徒之间才是传道授业,感恩戴德。”


而在司马懿这里,他把所有的对手当做朋友,也将之视为师长。


“人不能怯懦,也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


现实中,我们的很多失败其实都源于妄自尊大,不愿意或者说不屑于了解对手,向对手学习。


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敦促我们前行,却也让我们忘记了以人为镜,提升自我。


人生劲敌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最完美的师长。


-02-

败而不耻,败而不伤


我们都听过“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面对失败的时候调整好心态,迎难而上。


司马懿有一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能警醒我们如何面对失败。


有一次魏军兵力是蜀军的数倍,但对阵之时,司马懿却输给了诸葛亮。


将士为此感到不满,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因此心浮气躁。


但是在那个关键时刻,司马懿却仍然镇定自若,并说“打仗,先要学的是善败。败而不耻,败而不伤,才真的能笑到最后。”


《商君书·战法》里写道,“王者之兵,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如果一个人一面对失败就手忙脚乱,失去理智,那么他离下次失败也就不远了;只有那些不因失败而灰心丧气,能够在失败中汲取教训的人,才能取得进步,走到最后。


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生活中也是亦如是。



司马懿的一生打了不少胜仗,也尝过不少失败的滋味,但是最后司马家族却获得了最后的成功。


人生就是如此,有的人把它当做百米冲刺,输了之后就放任自我,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一段时间的失意并不代表以后的成败,所以千万别过早放弃自己。


别早早地给自己一个不会成功的心理暗示,有时候,只有先懂得“败而不耻,败而不伤”的失败学,才能更好地获得成功学。


文学作品赋予了司马懿这个人物更多的主观色彩,而历史上的司马懿有过大功,亦有大过。“功过两奇伟”五个字也许是对他最好的诠释。


而现在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以平视的角度来看待他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为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