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诗和五绝、五律

 杏坛归客 2018-06-26

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的基本类型

一、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限制。

在我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排律等)。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格律诗又叫做近体诗或者今体诗。这是唐朝人的说法,我们至今沿用。

唐朝人把在格律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都称为古体诗。

二、格律诗的结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每句五个字,共四句的,叫五绝;八句的叫五律。 每句都是七个字,四句的叫七绝,八句的叫七律。

3:一韵到底,必须押平声韵。

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

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

也就是说,一首诗中只能押一个韵,不能换韵;并且押韵的字必须是平声。

(至于一些作者故意写仄韵律绝的,那是例外。 仄,一般表达拗怒的情感,而平,更多表达舒缓的情感。 )

偶数句必须押韵; 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奇数句不押韵,并且句子尾部的那个字必须是仄声。 押韵句的尾字叫韵脚,不押韵的尾字叫白脚。

4:律诗,中间两联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一般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律诗的第一联(1、2两句)叫首联,第二联(3、4两句)叫颔联;第三联(5、6两句)叫颈联;第四联(7、8两句)叫尾联。(颔是下颌的意思,颈是脖子的意思)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格律诗的平仄和标准句式

平仄,说简单点,就是声调。 汉字的四声: 汉语乃一字一音,汉字的声调有不同,古汉字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唐代诗人对汉字四声作了巧妙的二元化处理,即平声归于一调,仍叫平声; 上、去、入声归于一调,谓之仄声。 这就是格律诗中所说的平仄二调。 诗词格律中所讲的平,乃指平声字;仄乃指仄声字(上、去、入)。 换句话说,在律格中,平声字位只能用平声字,仄声字位可用上声字、去声字或入声字。

现代汉语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其中,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 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

例如:

李端《听筝》(古韵)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其中:“鸣筝金”三字、“房前”二字、“周郎”二字、“时时”二字以及“弦”字都是平声字; 其它,“粟”是入声字、“柱”是去声字、“素”是去声字、“手” 是上声字、“玉” 是入声字、“欲” 是去声字、“得” 是入声字、“顾” 是去声字、“误” 是去声字、“拂” 是入声字,统称为仄声字。

故而这首五言绝句(简称为五絶)的平仄格律如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其中,“平”表示该字位用平声字;“仄”表示该字位用仄声字;带“*”号者为韵脚,即这些字要求押韵。

格律诗的标准句式

诗歌格律产生的原动力是诗人对诗歌音律乐美感的追求。 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是以每句四个字为主。 由于格律诗追求的是音律乐美感,因此,它要求句内平仄相间,(也就是一句诗中平声字和仄声字要交错使用)以显语调的抑扬顿挫之韵美, 另外,为了满足诗句中叠字的应用,诗人就规定了“平仄叠声相间”原则。所谓叠声是指相邻两个字的平仄声调相同,或同为平声,或同为仄声。

因此最基本的四言格律诗的基本句式就是:“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这两种句式。这两个句式很好记,两平两仄或者两仄两平。 那么,根据这一原则,以这两个基础句式为基础,在每个句式前或后各加一个字,就变成了五言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七言的也一共有四个,七言的以后再讲)。

五言格律诗的四个标准句式是: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具体的加字方法是,在前边加相同声调的字,在后边加相反声调的字。(前同后反) 如,“平平仄仄”在前边加与开头“平”相同的“平”,在后边加与结尾“仄”相反的“平”,就成了一下两种句式:

A、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在前边加与开头“仄”相同的“仄”,在后边加与结尾“平”相反的“仄”,就成了一下两种句式: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注意(1):A、B是一组;A、B组中的特点是前三后二,也就是说前边三个声调一致,后边两个声调一致,三平两仄,或者三仄两平。A句和B句平仄相反。

C、D是一组;特点是二、二、一,也就是说前边两字声调一致,中间两字声调一致,最后一个字声调和开头两字的声调一致;两仄两平一仄,或者两平两仄一平。

注意(2):A、C是一类,都是仄尾(句子的结尾的字是仄声),这类句子在格律诗中只能用在奇数句子上(1、3、5、7句);

B、D为一类,这两个句式的特点是,都是平尾(句子结尾的字是平声),这类句子要用在偶数句子上,诗的第一句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四、五言绝句的四个基本类型:

按粘对规则,四式标准句子轮番领头,所得到的四句式组合,可组成押平韵的四首五言绝句。

第一个类型:平起式 两字压韵 (平起首句不押韵式)(开头两字为平声字,就叫平起,关键是第二个字。)

李端《听筝》

A、平平平仄仄, ——鸣筝金粟柱,

B、仄仄仄平平。(韵)——素手玉房前。

C、仄仄平平仄, ——欲得周郎顾,

D、平平仄仄平。(韵)——时时误拂弦。

开头两字“鸣筝”为平声字,平起;首句“柱”不押韵,二、四句“前、弦”两字压韵。

在这个类型里,第二、四两句必须押韵(“前、弦”两字压韵)并且必须是平声字。

一、三两句不押韵,并且句尾的两个字必须仄声(“柱、顾”都是仄声字)。

在绝句中,第一、四两句开头的两个字的声调应该一致,如本诗中的“鸣筝”和“时时”都是平声。

第二、三两句开头的两个字的声调应该一致,如本诗中的“素手”和“欲得”都是仄声(主要是第二个字的声调)。

第二个类型:仄起式 两字压韵(仄起首句不押韵式)

王之涣《登鹳雀楼》

C、仄仄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

D、平平仄仄平。(韵)——黄河入海流。

A、[平]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B、仄仄仄平平。(韵)——更上一层楼。

开头两字“白日”为仄声字,仄起;首句“尽”不押韵,二、四句“流、楼”两字压韵。

第三个类型:平起式 三字压韵(平起首句押韵式)

李益《鹧鸪词》

D、平平仄仄平, (韵)——湘江斑竹枝,

B、仄仄仄平平。(韵)——锦翅鹧鸪飞。

C、仄仄平平仄, ——处处湘云合,

D、平平仄仄平。(韵)——郎从何处归?

开头两字“湘江”为平声字,平起;首句“枝”押韵,一、二、四句“枝、飞、归”三字押韵。

第四个类型:仄起式 三字压韵 (仄起首句押韵式)

元稹《行宫》

B、仄仄仄平平,(韵)——寥落古行宫,

D、平平仄仄平。(韵)——宫花寂寞红。

A、平平平仄仄, ——白头宫女在,

B、仄仄仄平平。(韵)——闲坐说玄宗。

开头两字“寥落”为仄声字,仄起;首句“宫”押韵,一、二、四句“宫、红、宗”三字押韵。

大家关键要记住第一种类型,然后推导,就可得出其他类型。

第一种类型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韵)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韵)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韵)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韵)

还是第一种类型,把第一句A换成D,就得到第三种类型:

D、平平仄仄平,(韵)

B、仄仄仄平平。(韵)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韵)

把第二种类型的第一句C换成B,就得到第四种类型:

B、仄仄仄平平,(韵)

D、平平仄仄平。(韵)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韵)

大家可以用纸和笔反复推导,熟练以后按粘对原则推导不记也行。(粘对问题以后讲。)


 五律的基本类型及格律诗的基本规则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五律的基本类型和格律诗的“粘对”和“奇活偶定”原则 。

一、五律的基本类型

按格律诗的粘对规则,四式标准句子轮番领头,所得到的八句式组合,便成四首五言律诗 (必须押平声韵)

(一)第一种类型,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这种类型的特点和记忆方法是:把五绝的第一种类型上下重叠,其句子的先后顺序就是ABCD ABCD

大家可以用笔勾画一下试一试。

(二)第二种类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类型的特点和记忆方法是:

把五绝的第二种类型上下重叠,其句子的先后顺序是CDAB CDAB

(三)第三种类型,平起首句入韵式

D、平平仄仄平,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类型的记忆特点是:

把五绝的第三种类型放在五绝的第一种类型的上面。其句子的先后顺序是DBCD ABCD(也可以把五律的第一种类型的首句的A换成D即可。)

(四)第四种类型,仄起首句入韵式

B、仄仄仄平平,

D、平平仄仄平。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第四种类型的记忆特点是:

把五绝的第四种类型放在五绝的第二种类型的上面。其句子的先后顺序是BDAB CDAB  (也可以把五律的第二种类型的首句的C换成B即可。)

二、五言律诗格律对照举例:

1、平起首句不入韵

王维《山居秋暝》

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

仄仄仄平平。——天气晚来秋。

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

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

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

仄仄仄平平。——莲动下渔舟。

仄仄平平仄,——随意春芳歇,

平平仄仄平。——王孙自可留。

这是因为,“奇活偶定”注意它们的位置,都在第一个字。

2、仄起首句不入韵

李白《渡荆门送别》

仄仄平平仄,——渡远荆门外,

平平仄仄平。——来从楚国游。

平平平仄仄,——山随平野尽,

仄仄仄平平。——江入大荒流。

仄仄平平仄,——月下飞天镜,

平平仄仄平。——云生结海楼。

平平平仄仄,——仍怜故乡水,

仄仄仄平平。——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平平仄平仄,这里有拗救,是一个固定句式,大家可以有意记住。

3、平起首句入韵式

李商隐《风雨》

平平仄仄平,——凄凉宝剑篇,

仄仄仄平平。——羁泊欲穷年。

仄仄平平仄,——黄叶仍风雨,

平平仄仄平。——青楼自管弦。

平平平仄仄,——新知遭薄俗,

仄仄仄平平。——旧好隔良缘。

仄仄平平仄,——心断新丰酒,

平平仄仄平。——销愁又几千。

4、仄起首句入韵

杜甫《月夜忆舍弟》

仄仄仄平平,——戍鼓断人行,

平平仄仄平。——边秋一雁声。

平平平仄仄,——露从今夜白,

仄仄仄平平。——月是故乡明。

仄仄平平仄,——有弟皆分散,

平平仄仄平。——无家问死生。

平平平仄仄,——寄书长不达,

仄仄仄平平。——况乃未休兵。

有几个字在1的位置,平仄可不论。

接下来讲规则,比较重要。

三、“奇活偶定”变通原则

(一)在讲“奇活偶定”变通原则之前,我们先说一下几个有关的基本概念。

1、联

律诗的格式中,从首句起,每两句为一联。每联诗句中前一句叫做“出句”,后一句叫做“对句”。绝句中只含有两联,前两句称为“首联”,后两句叫做“尾联”。律诗中含有四联,分别称之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至于长律,除了首联和尾联外,其它各联只能用顺序编号称之了。

例如:五律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律《书愤 》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首联)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颔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颈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

2、抑扬格

每一诗句中,偶数位的字乃平仄间隔相错(也就是第二位的字要是平声,第四位的字就是仄声,第六位的字又是平声),加上尾字声调,叫做抑扬格。

五言律诗的各诗句的抑扬格如下:(每句的第二第四个字和尾字)

A、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D、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3、诗句的“起”与“收”

诗句抑扬格中的第一个字叫做“起”,(也有一说是第二个字叫做“起”,因为第一个字可以变动的,我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最后一个字叫做“收”。所以,

以上四个基本句式对于五言诗句来说分别是:

A、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B、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C、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D、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4、对

通常一联的两诗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反(从上述四个基本句式的“抑扬格”中便可看出),则这两个诗句谓之“成对”,简称为对。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即:A句与B句为一对,

A、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C句与D句为一对。

C、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D、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大家可以看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联中出句(A句)与对句(B句)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是否相反;再看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联中出句(C句)和对句(D句)的第二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是否相反。同时指出,这里的尾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

A句与C句亦可为对,B句与D句亦可为对,(这种对多数只在首句入韵的诗之首联中出现,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这个时候,尾字的平仄就是相同的了。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

这种对多数只在首句不入韵的诗之首联中出现, 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或者是: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注意,一联诗句是否成对,要考察诗句中偶序字的平仄声调方能断定,不管其基本律格如何。

例如:王维《山居秋暝》

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

仄仄仄平平。——天气晚来秋。

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

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

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

仄仄仄平平。——莲动下渔舟。

仄仄平平仄,——随意寻芳歇,

平平仄仄平。——王孙自可留。

大家可以看看这首诗中每一联内的偶序字的平仄声调是否相反。 如果,诗中的某一联诗句不符合这一规则,则叫做失对。

例如:

杜甫《寄赠王十将军承俊》

将军胆气雄,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何人高义同。

(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这首诗失对可能因为是赠诗,时间有限,作者一时疏忽所致。)

5、粘

相邻的两联诗句中,上一联对句(下句)与下一联的出句(上句),谓之“邻句”(2句与3句,4句与5句,6句与7句)。

通常,邻句之偶序字声调对应相同,则我们谓之邻句“相粘”。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

后联出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

例如:李端《听筝》

平平平仄仄,——鸣筝金粟柱,

仄仄仄平平。——素手玉房前。

仄仄平平仄,——欲得周郎顾,

平平仄仄平。——时时误拂弦。

大家可以看看2、3句中的第二和第四字的平仄声调上下是否一致。

再如:李商隐《风雨》

平平仄仄平,——凄凉宝剑篇,

仄仄仄平平。——羁泊欲穷年。

仄仄平平仄,——黄叶仍风雨,

平平仄仄平。——青楼自管弦。

平平平仄仄,——新知遭薄俗,

仄仄仄平平。——旧好隔良缘。

仄仄平平仄,——心断新丰酒,

平平仄仄平。——销愁又几千。

大家看看这首诗的2句和3句之间,4句和5句之间,6句和7句之间是否平仄一致。 否则,叫做失粘。粘只能发生在邻句之间。

例如:赠周处士(庾肩吾)

九丹开石室,三径没荒林。

仙人翻可见,隐士更难寻。

篱下黄花菊,丘中白雪琴。

方欣松叶酒,自和游山吟。

第二、三联失粘。

通常,失对和失粘,乃格律诗应当尽量避免的。

(对、粘的标示主要看五言第二、四字,七言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有误,最关键位置的五言第二字,七言第二、四字平仄务必分明。)

6、失替(这是对联中的术语,这里顺便提一下)

对联术语。失替,指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 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撰写对联时注意平仄相对,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切忌失替。 例如:“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起还要读良书”。 联中的“起”对“略”为仄对仄,失对(上下相同联位置)。“起”与“要”为二四位字同仄,失替(同一句中)了。

(二)“奇活偶定”变通原则

所谓“奇活偶定”变通原则,就是通常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

这里的“一三五”、“二四六”乃指七言诗句中的字位序号,“一三五”乃“奇”序字位,“二四六”乃“偶”序字位。

所谓“一三五不论”,是说“奇”序位的字本仄可平或本平可仄,总之,可平可仄。就是说,奇序位上的字可以用平声字,亦可以用仄声字。

所谓“二四六分明”就是说,偶序位上的字,只能使用律格中规定的声调之字。规定用仄声字,只能用仄声字;规定用平声字,只能用平声字。(这个原则在五言诗中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仄仄仄平平。

(注意一下第三句的“欲”是平还是仄)

这个原则对于初学格律诗的我们来说非常有用,但这句话也不够全面。

例如:在A、“平平平仄仄”中,只能一不论,三不能用仄,三要是用仄了,就变成三仄尾了(诗句的结尾一连三个仄声字)

在B、“仄仄仄平平”中,一可不论,三也不能用平,三要是用平声字了,就变成三平尾了。

在D、“平平仄仄平”中,三可不论,但一就不能用仄,要是用了仄声字,这个句子“犯孤平”(五言诗中的第二个字是孤零零的一个平声字,就叫做孤平。这个问题以后专门讲到。)

三平尾、三仄尾和犯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在古人的格律诗中是很少出现的。

所以五言诗中的“一三不论,”应该是:

A、[平]平平仄仄 一可不论

B、[仄]仄仄平平 一可不论,

C、[仄]仄平平仄 一可不论

D、平平[仄]仄平 三可不论

(至于二四分明以后也会讲到)

例如:王昌龄的《送郭司仓》一诗:

映门淮水绿, [平]平平仄仄

留骑主人心。 [仄]仄仄平平*

明月随良掾, [仄]仄平平仄

春潮夜夜深。 平平[仄]仄平*

诗句右边为该诗的基本格式,方括号的字乃按“奇活偶定”变通原则所用之字。其中,[平]表示本平也可以仄;[仄]表示本仄也可以用平,“*”表示韵脚。

你可以检查一下王昌龄的这首诗是否失对或失粘?注意,必须按实际用字的声调来检查。

请对照基本句式,回过头来看看这首诗的平仄有何变化?

平平平仄仄,——空山新雨后,

仄仄仄平平。——天气晚来秋。

仄仄平平仄,——明月松间照,

平平仄仄平。——清泉石上流。

平平平仄仄,——竹喧归浣女,

仄仄仄平平。——莲动下渔舟。

仄仄平平仄,——随意寻芳歇,

平平仄仄平。——王孙自可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