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統的龍文大器

 wxyziq 2018-06-26
文/黃驥

正統窯 龍文大盤 景德鎮考古所藏

在查看明初龍文磁器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一般認為宣德時期的龍文器代表了明代最高水平,無論在器物的紋飾,或器物的尺寸上,宣德窯均達到巔峰。龍紋大器—宣德窯的「符號」,「代表」,成為共識。在傳世器中,有一組器物,包括尺寸八十公分口徑的龍缸,口徑七十公分以上的龍盤,雖然無款,傳統上均視作「宣德器」。然而,歷年以來景德鎮珠山遺存所發現的材料,卻把它們的時代指向宣德以後,即「空白期」,或更精確地說,正統。最近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正統,景泰,天順 御窯瓷器展」,展現了景德鎮考古所的新銳發現。其中亦有一塊尺寸達到70公分的龍文大盤。咦,怎麼正統會燒造比宣德還要大的龍文器?

正統窯 龍文大缸 上海博物館藏

正統窯 龍文大缸 上海博物館藏

正統窯 龍文大盤 故宮博物院藏

在本文中,我以同樣器型的「魚缸」,為範例,比較宣德窯與正統窯的異同。研究方法為觀察實物,測量其尺寸,記其紋飾,青料特徵。結合文獻,對正統時期的巨大龍文器的出現與原因,作初步的解釋

宣德窯海水應龍紋大缸

宣德窯海水應龍文大缸 香港蘇富比 1997

宣德窯 海水應龍文花盆

宣德窯作品裡,最經典的作品,為大維德基金會藏的一隻應龍文魚缸。類似的作品,在景德鎮珠山遺存中也有發現。此外,在1997年香港蘇富比拍賣中,亦有一例,幾與大維德氏藏品一樣。

宣德窯海水應龍文大缸 大維得基金會

宣德窯海水應龍文大缸 景德鎮考古所藏

我對景德鎮考古所藏的一隻宣德應龍紋大缸,觀測結果如下:

器物尺寸為,口徑 59.7公分;口沿厚 1.4公分;高 29.5公分;底徑 39.5公分。

器物敞口,淺壁,口沿凸出一圈,平底。

主紋為應龍紋兩條,輔紋為纏枝蓮,雲紋與海水波濤紋。青料呈色寶藍,局部有暈散,推測應以進國產料為主,摻合了進口料。

再看正統窯所燒造的魚缸。傳世品有頤和園藏的一隻源自清宮舊藏的作品

正統窯 雲龍文大缸 頤和園舊藏

此外,景德鎮考古所亦有一件標本。我對標本的觀測結果如下:

器物尺寸為,口徑93公分;高39公分;底徑 57 公分。形製與宣德窯類似,但由於口徑比宣德大了30公分,所以整個器物顯得大而低矮。在魚缸的口徑與高之比值上,宣德器為0.5;正統為0.4。數值比較亦證實了目鑑結果。

再看紋飾,主紋為雲龍兩條,輔紋為十字雲紋。正統器與宣德有明顯的不同。一是龍文不為應龍,而是雲龍。二是在龍文的大小上,正統器更大。我測量結果為,正統的雲龍紋長128公分,龍首長17公分,龍首高 12公分。整個器物繪有兩條這樣巨大的雲龍,因此視覺效果上正統器更為震撼。在龍文特徵上,正統的風格也十分明顯,它雖然沒有宣德龍文兇猛,但整個龍首,額,鼻,顎,軀幹,四肢,爪,尾都較宣德龍文更為粗壯。整個龍文顯得莊嚴雄偉。但在龍爪上,正統龍文則在比例上略小,亦不如宣德龍爪鋒利。因此,正統的龍文,時代特徵也是十分清晰。

在青料上,正統呈色藍紫色,無暈散。它所用的料,應與宣德無異。在透明泑特徵上,泑子白中泛青,泑面局部有細小開片,這些特徵,亦為典型的十五世紀,與宣德窯一致。

正統窯 雲龍文大缸 景德鎮考古所藏

概括正統與宣德器的異同,可以歸納出,正統的器物在形製上延續了宣德的風格,但尺寸更為碩大。在龍文上,正統龍文的時代特徵明確。正統與宣德最大的區別,最後還落到一個「大」上。

那麼正統為何要燒造比宣德還要碩大的龍文器?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文獻上找答案。

透過文獻記載,我發現正統時期燒造龍文大器,與正統時期的大宦官 王振有很大關係。

北京智華寺 王振碑

北京智華寺 王振碑,示王振圖像

明孝陵 明太祖碑刻龍文 南京

從北京智華寺王振碑的畫像看,最引人關注的是這位宦官,居然身著龍袍!這龍袍上刻劃的龍文,與明孝陵朱元璋碑刻龍文竟然一致!這是標準帝王標配啊!王振到底有何能耐?能被皇帝允許刻劃身穿龍袍?據「明史」記載,王振在宣宗時,便為東宮局郎,為皇太子的侍讀,皇太子,即正統時的英宗。王振非常得到英宗的尊重與信任,英宗尊稱他為「先生」,在情感上,英宗也非常依賴王振。

那麼王振是如何獲得英宗的信任與權力的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要略展開一下「宦官干政」。宦官干政是明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洪武時期宦官無論是官職還是具體職務,都受到嚴格壓制。到了永樂,則情況大變,明朝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即為永樂。我們非常熟悉的鄭和下西洋,這個鄭和就是永樂在燕王時府邸的重要宦官。到宣宗時,則越發嚴重。為使宦官能更貼心地為自己服務,宣德專門挑選聰明伶俐的小宦官,請當朝的大學士講課,以培養宦官讀書寫字繪畫。因此,明朝的宦官,都是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他們的政治文化藝術水平,絕對不會比行政官員們差。這就使宦官干政,具備了智力知識基礎。宣德在位時,能游刃有餘地管控宦官,對違法亂紀的宦官以重刑懲罰。宣宗後,宦官勢力逐步壯大。

再回過頭看王振,這位宦官,可謂心機智力皆高。在太皇太后與明初元老重臣「三楊」(楊士奇,楊榮,楊傅)在時,王振收斂自己,一心服侍英宗。正統七年,太皇太后過世,三楊病死或退休。英宗讓王振擔任司禮監,這是權力最高的宦官官職。這個司禮監究竟有多大呢?它表面上掌管著宮中所有的宦官與東廠特務機關,實際上是為皇帝傳遞所有的軍政文件,再替皇帝「批紅」所有文件。也就是說,所有皇帝裁決拍板定的意見,都最後由司禮監代表皇上用紅筆批寫在奏章上。實際上司禮監就是皇上的替身!王振,英宗的替身啊!他怎能不了得?!

王振又怎麼與正統時期的龍文磁器扯上關係?原來正統時期,朝廷重新修建奉天,華蓋,僅身「三殿」。到正統六年,「三殿」竣工。「明史.食貨」記載,「宮殿吿成,命造九龍九鳳膳案諸器,既又造青龍白地花缸。王振以為有璺,遣錦衣指揮杖提督官,敕中宮往督更造」。明史的這則記載,表明王振是直接下令燒造龍缸的最高指揮,也就是說,龍缸的形製,尺寸,龍文,燒的好壞,都是王振說的算數。

這樣看來,正統時期這批龍文大缸,大盤,都是王振下令燒造,督導。用途是作為「三殿」的陳設禮器。他是作為了英宗的替身,按自己意願燒造。

這是一個宦官燒造明代最大龍文器的

時代,這批正統龍文大缸,是研究明史宦官干政的重要材料。

作者與正統雲龍文大缸

黃驥

英國倫敦東方陶瓷學會 會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