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何爱看世界杯之心理动力学原理

 geegang 2018-06-26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又来了,咱们不蹭热点真对不起那些不远万里去到俄罗斯只为给我们带来欢乐的世界各国的踢球的帅哥们。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那么爱看世界杯呢?今天咱们就通过心理动力学原理来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爱看世界杯。


 

投射与投射性认同

 

每个人心里都有英雄情结。但在现实中,我们表现自己英雄主义行为的机会着实不多,或者说大多数人压根儿没机会去表现——毕竟在生活里独当一面、在工作中力挽狂澜、上天台劝好自杀者、下河沟勇救落水儿童这样的英雄事迹发生在你我身上的几率实在太小了。

 

于是,我们把内心这份英雄主义情结投射到世界杯的赛场上。我们发现了C罗、梅西(划掉)、勒夫(可能要划掉)、苏亚雷斯、J罗、内马尔、波多尔斯基(划掉)等等。于是,这些人在做出独当一面力挽狂澜的举动时,我们心里也能体会到那么一点爽爽的感觉。

 

还有那些之前并非一线大腕儿、甚至名不见经传的、却因为一战成名、一球成名的球员们,我们为他们击节叫好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会发光”、“咸鱼终会翻身”的内心戏。

 

我们的心里没别人,就自己。

 

我们把这些平时满足不了的、理想的东西投射出去,投射到球星那里,于是我们在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他们牛逼意味着我也牛逼。

 

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的,一般咱们意识不到。

 

光投射出去还不够,还要自己认同回来(自投自认式的投射性认同模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所以我们不但觉得那些球星、球队很好,而且越看越觉得他们好,越看越欣赏他们、越喜欢他们。没有理由没有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爱自己。

 

这也造成另一种可能:当这些球星表现不佳、不够“英雄”的时候,我们投射的幻象就破灭了。这时候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继续投射,投射自己内心悲情的部分,“英雄迟暮”啊、“无力回天”啊、“忧郁的眼神望着欢呼的对手”啊这些就冒出来了;另一种情况,不再投射给这些球星,通常我们开始转入“贬低”状态,“他本来就不灵”、“之前他牛完全由于俱乐部队友支持”、“名不副实”、“他根本不重视国家队比赛”等等,仿佛从神坛直接拉上刑场的节奏。

 


情感卷入和融合感

 

刚才说的好像更多的是咱们中国球迷(真和伪)看球的心理特点,因为咱们国家队几十年如一日高傲地不去世界杯决赛圈玩,所以咱们只能靠投射给梅西、C罗他们聊以自慰。

 

但对于那些自己的国家队进了决赛圈的球迷,可就不仅仅是投射这么简单的事儿了。他们更多地卷入了自己的情感。自己国家的球队某种程度上就是自己内心的一部分。在我心里,我和你有一部分是融合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代表我,我代表你。

 

这点很好理解,不多说了。这儿就说一个关于情感卷入的有趣的小现象:当自己国家队发挥良好,甚得球迷欢心的时候,球迷经常用“我们”来称呼自己的国家队,比如“我们这场踢得很棒”、“我们值得对手尊重”、“我们遭遇了不公平待遇”、“相信我们能胜利”等等;可当自己的国家队发挥欠佳,让球迷失望的时候,球迷就会用“他们”来拉开自己与球队的距离,变成了“他们的表现太差了”、“他们完全不在状态”、“我对他们很失望”。

 

就这么现实!

 

其实,旁观者球迷——就像你我,也有让自己情感卷入的机会,比如赌球。

 

对不起,应该是“足彩竞猜”。

 


性驱力和攻击驱力

 

心理动力学嘛,就讲究个本能驱力。老祖宗最先提到的是性驱力。世界杯期间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女伪球迷都是奔着胸大肌、肱二头肌、八块腹肌、刀削斧剁的冷峻脸庞和一丝不苟的发型来的。看着全世界最强壮的一群男人在和平年代进行着没有硝烟却荷尔蒙四溅的搏斗,任谁都会瞳孔放大的。更何况他们还个个名气大、身价高。又富又贵又帅又健康,哪个女人不想跟这样的男人一起生孩子的,那真的是擎等着自己的那一串基因消亡的另类。

 

这一竿子捅得有点深,估计没几个女性会接受。

 

女性不接受没关系,还有男性。

 

还有让男性无法接受的事儿!

 

男性看世界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满足自己的性驱力——同性恋的驱力。为什么男人除了喜欢苍老师、波多野老师、小泽老师以外,还会喜爱看一帮胡子拉碴、糙高闷壮的大老爷们跑来跑去呢?这明显不符合“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则啊?

 

因为我们每个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有同性恋的倾向。没错,都有。只不过有没有表达出来罢了。特别搞笑的事实是,那些认为自己最讨厌同性恋的人,在进行阈限下同性恋测试的时候,却往往是性唤起程度最高的。这就是所谓“恐同即深柜”的由来。

 

所以,如果你厌恶同性恋,却又喜欢看球赛、看球星、看格斗、看健美等等这些东西的时候,可能是你内心深处的野马正在呼唤着那片辽阔的草原....

 

嘿嘿~

 

当然,除了性驱力,攻击驱力的作用也显而易见。无论男女,看到球场上激烈的拼抢、冲撞,都是对内心攻击驱力的释放。这也是这类对抗性质的比赛从古至今都层出不穷且经久不衰的原因,从罗马竞技场到世界杯赛场皆是如此。



 

俄狄浦斯情结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俄狄浦斯情结的影响,那些光芒四射的球星也不例外。作为球迷,我们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为那些在球场上尽情绽放的队员拍手欢呼;也让我们为那些经历逆境最终完成自我救赎的球星欣慰不已;更让我们能够对那些总是在关键时刻、临门一脚出现失误的“悲情哥”产生深深地同理。

 

那些在联赛中称雄,到了国家队却形如梦游的巨星们,萦绕在他们心头、让他们无助又痛不欲生的俄狄浦斯诅咒,就是他们永远无法解开的枷锁、无法挣脱的牢笼。

 

那些能够冲破焦虑,站上巅峰的球员值得每一个人崇敬。而那些倒在成功之路上的勇士们不也是构成这丰富多彩命运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吗?

 

俄狄浦斯冲突的解决不是杀掉爸爸或者变成爸爸,而是突破自我的束缚,向更高更强更有力量的“势”认同,成为它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是那些球场上的失意者也是成功的,因为他们认同了命运——这个最高最强最有力的“势”。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