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战略管理“五看三定”中的“五看”究竟是什么?

 乔诺咨询 2020-09-24

战略就是要“闻”到有钱味的地方

战略就是要“嫌贫爱富”

战略就是要迅速“闻”到钱的位置

2018年1月19-20日,由乔诺商学院组织的《以客户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的战略洞察、战略规划与战略解码》精品公开课在上海洲际酒店顺利举办。

部分参与学习的主流企业:

立邦涂料、VIVO、新希望六和、康弘药业、广汽研究院、歌尔股份、脉链集团、亨通光电、光迅科技、华平信息、豪客来、康恒环境、云谷科技……

前言

华为的整个战略框架核心用两句话来形容:一个是以客户为中心,一个是以目标为导向。华为最后构建的是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化的运营与管理体系。

这张胶片可以说是华为整个战略管理的核心框架图,叫“五看三定”模型,它整个的流程包括了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叫战略洞察,通过“五看”的方式(看行业趋势、看市场客户、看竞争、看自己、看机会)最后输出战略机会点;

第二个部分叫战略制定;

第三个部分叫战略解码;

最后一个部分是战略执行与评估。

今天重点分享第一个部分:战略洞察,它核心的输出就是战略机会点,通过“五看”的方式。

1看行业:价值转移趋势分析

商业模式、利润模式的创新,带来新的战略机会点。

美国80年代有一个纸箱的生意,毛利润很低。有一家做高端纸箱的供应商,它有两类客户:做药品的客户、做食品的客户。这家企业最初的打法很简单,就是卖箱子,等着箱子坏了再卖。

但是CEO发现商业逻辑有问题:我卖箱子给客户,为什么天天希望客户的箱子要坏掉呢?后来一琢磨,发现食品公司、药品公司在这些箱子的集散点都有箱子的库存,当箱子寿命结束了,就赶紧换新箱子,以免食品、药品损坏。这个CEO想,其实客户买的不是箱子,客户买的是装箱的服务。

想清楚了之后,他就去和客户谈判:基于你现在的一年用的箱子成本,乘以80%,我跟你签五年的合同。然后这个供应商在箱子产品开发上做了创新,用了新材料,将箱子的成本降低20%,而箱子的寿命提高了100%到200%,所有箱子的毛利率大幅度的提升。他用这个方法,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箱子供应商。


这里面本质的逻辑,是利润模式的创新。

再讲一个案例,这家企业是做水处理的,超过600亿人民币。

它原来卖的就是一个过滤水的薄膜材料,后来接了很多的工程项目,以后连续很多年的运维也接下来了,生意大了很多。它过去是一个卖材料的,现在变成一个治理污水的公司,业务范围、商业模式、利润模式发生了变化。

这在中国应该还有类似的很多机会点,但需要深度地设计和规划。

识别利润区域、发现利润区


一个行业之所以存在,肯定是因为赚钱。但是,如果把整个产业链拉开,你会发现有些赚得多、有些赚得少。

比如猪肉产业链,我们把整个猪肉链行业打开。种猪,就是小猪进行饲养、防疫、管理等等。成猪,基本是屠宰、分割、加工,再到渠道、零售、消费者。

两年之前,中国的猪肉产业很悲催,所有成本基本都是透明的,每个成本层层叠加,毛利率都很低。但是这个产业链有两个部分很赚钱的,一部分是种猪,另一部分是渠道。

有两家公司做了业务上的创新,一家是温氏股份

温氏股份是主抓种猪。过去种猪都是进口,因为国外的种猪出栏率高、长得快。温氏股份将国外的种猪引进,然后授权给养殖户养,迅速长大后再收购,再卖给各地的渠道。通过这个方式,赚了很多钱,这个比较典型地把产业链延伸到了种猪。


另外一个是牧原股份这个公司打了另一个套路,为中国提供高品质的猪肉。

他们去清华招生,希望他们跟他们去河南养猪,月薪2万,还不包括奖金。过去几年,中国环保政策要求养猪行业必须远离污染地区,所以散养户迅速消失。消费者也不断消费升级,希望可以吃到全程可追溯的猪肉,牧原股份就这么做,整个过程都有摄像、跟踪,猪肉都是低抗生素的。这种猪肉很畅销,后来又加上自己的渠道建立,今年估计120亿。


这两家都是典型的产业链延生的案例,去发现产业链有哪些机会。当然也不要延生到不赚钱的地方去,要延生到赚钱的地方。所以我们说战略就是要“闻”到有钱味的地方。

2看市场/客户:市场交易地图

在华为,每个销售都需要讲清楚自己的市场地图,这是IBM推销给华为的。所有销售都需要清楚:客户是谁?客户买什么?谁买?谁决定买?什么渠道买?

1、通过分解客户购买行为分析客户需求

用OPPO做个案例,假如一个五六线城市的居民想买个手机,然后在各个店铺一看,都在说OPPO手机好,最后他就会决定买OPPO。这个整个过程就叫市场交易地图。调查发现,客户粘度排名OPPO仅次于苹果。

用两个角度描述,可以说OPPO算计了这个居民购买手机的整个过程,也可以说OPPO服务了这个居民购买手机的每一个环节。

汪瀛老师的家乡也在五六线城市,汪老师曾问过他的家乡人:觉得华为手机好,还是OPPO手机好?大部分回答:当然是OPPO好,华为一看就很差,OPPO还是进口,到处都是广告。

这段对话很真实,反映了OPPO真正做好了五六线城市的服务。

第一个问题:客户购买的是什么,只是手机产品本身吗?

不是,所以OPPO、VIVIO在第一个环节——广告上做的很好,而且广告做了很多年,灌输了很多理念。

第二个问题:在哪里买?

OPPO有很多店铺,所以吸引了消费者去那些场所和渠道。

第三个问题:导购都推销这手机,为什么不推销华为或小米?

因为提成相对高、激励高。这些渠道相应的装修也是OPPO和VIVO支持的,他们绑定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些渠道都是和OPPO、VIVIO一起成长起来的。

所以OPPO和VIVO购买的整个过程都做的很好。

对于2B的企业,再比如你们来听课程,你们最需要满足的是什么?你们的时间成本远远高于我们的这个学费,所以乔诺课程带来的是我们最重要的是课程内容的价值。课程是最核心的关键,如果课程不行,乔诺的其它因素都是次要的了。

2、基于客户的系统经济学看客户和需求,客户和需求是变化中的

“看客户”更适合2B类的企业。变化的客户、变化的需求都是特别有价值的。

谁是你的客户?客户是谁?谁付钱、谁买单,谁是客户,非常重要!

第二个逻辑,什么是需求,需求是什么?华为对于需求的理解非常深刻。

IBM教给我们需求的三个重要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requirements

第二个是wants

第三个是pens

举个例子:小孩饿了要吃汉堡,结果妈妈带他去吃披萨,结果也很开心。requirements是吃汉堡,真正的requirements是他饿了。客户要的requirements,不是真正的requirements,需要深入理解requirements的背后,才能提供客户需要,这后面有大量的战略机会。

以数据中心为例。

数据中心就是卖存储和服务器的。谁是客户?阿里和腾讯是他们的客户,但更深入,其中负责采购的主管才是销售数据中心的客户。阿里是需求方,不是建设方,建设方是中国电信。但是阿里会确定一个品牌选择名单。

中国电信会确定哪些名单是可以购买的,市场份额是由中国电信的采购主管所决定的。所以阿里、中国电信的采购主管都是销售数据中心的客户。但是中国电信的采购主管对于销售数据中心更重要。

阿里运维主管有一个明确的wants:阿里数据中心三年的电费就等于整个阿里中心的成本。中国政府严格要求降低耗电,而且用电量越高,用电单价越高。所以阿里数据中心有强烈需求,就是希望降低电费。但怎么降电费,阿里采购主管不知道。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单单卖服务器,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需要销售整个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的wants,这就成为真正的战略机会点。


在这点,华为就做的非常好。客户是谁、客户买什么、需求是什么,这需要深入了解研究,会发现很多战略机会点。

针对购买者,就是要考虑产品;

针对运维者,考虑运维降低成本;

针对CFO,要考虑资金成本;

对于CEO,要产生更多的销售。

你要去想谁是你的客户,可能是采购主管,或者CFO。

再举一个2B业务中,把客户的消费行为打开的案例。

华为在北非开展无线设备业务的时候,当时不是想卖出去,而是想把产品送给客户,但是都找不到客户在哪里。华为的销售把客户的所有采购行为打开,有CEO、CPO、CFO等等,没有一个人愿意理会华为的销售,只有一个运维部门愿意。

即使客户已经购买了阿尔卡特或者爱立信设备,但是当这个设备不小心坏掉,当运维打电话找他们寻求售后维修时,他们回电却是业务太忙,没时间。华为对此的应对就是:我们也是做这个业务的,我们来维修,而且免费。

我们当时在中欧、北非,完全免费提供了2年。当时考核指标就是为客户免费提供这些脏活、累活。当时我们觉得真的很傻,感觉不赚钱。我们干了两年免费的脏活,才把我们的产品送进去了。

华为的无线业务,真的是全世界的顶尖。这是通过华为很多年才构建的,同时,这个也是老外教给我们的丰富的打法。


3看竞争:全方位地分析对手竞争要素

分析竞争对手,如果只分析对手的产品,肯定不够。

当年华为无线扩展到中国发3G牌照的时候,华为做了安徽移动的采购、运维、营销主管等人的工作,想着可以打败爱立信。

结果爱立信找到安徽总经理,说安徽移动在做人力资源咨询,而爱立信拥有全球顶尖的人力资源咨询团队,爱立信可以帮安徽移动提供免费的服务。结果这些安徽移动的岗位说明书,全都是爱立信做的。可想而知,他们的无线业务做成了,华为被爱立信打的丢盔弃甲。他们通过咨询做成了业务的一种营销。

华为后来也学会了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在南非把竞争对手打败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个竞争对手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产品强大,产品强大仅仅是结果,还有很多影响的因素。

很多人说微软开发了系统,然后垄断市场,赚了很多钱。

微软开发出可视化操作系统的时候,在市场中排在第五名之后,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不过有一点,这些排名靠前的公司都很“拽”,他们只提供后端服务,而且很贵。微软怎么做?微软选择做了前端。所以你们很难想象微软是通过低价倾销的方式打败对手的,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通过渠道做了很多低价销售工作,然后对盗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迅速打开了渠道。


微软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搞垄断,而是通过“臭不要脸”的方式做到了强大。

4看自己:商业模型画布-分析自己

“看自己”就不细讲了,主要是通过这个工具分析。判断自己能力的时候,10个框框的能力如果非常强,那么业务非常好。如果10个框中大部分都比较差,那就需要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能力做了。

前面做战略规划、战略洞察,需要发现很多机会点,这是加法;而这里掂量掂量自己,是一种减法。当然,这里就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很多业务不是你的菜。最后输出的东西是很具化的战略机会点。

5看机会:通过SPAN图判断机会的优先级

第一个叫做市场空间,第二个叫做增长速度。

比如说,传统某个行业市场空间巨大无比,但是没有增长速度,这对华为来说也不是很好的选择。增长速度越快当然越好,越有可能有变化,华为总是找这种速度比较快的市场。

第三个就是利润,或者毛利率。互联网很多毛利率很低的情况,华为肯定没法做。

如何描述战略机会点?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市场吸引力,一个是公司竞争地位。竞争地位,主要通过市场氛围、控制点、竞争优势来描述。

基于这个SPAN图,如果你处在“明星”位置,那说明你这个机会点非常好。在华为有好多机会点,但主要找问题区域、明星区域。

而在金牛区域,属于老的业务,那就处于收割阶段,以现金流为主,主要考核净利润率。

华为捕捉机会点,主要就是靠这个。

当年华为确定的手机业务,就是处于问题区域。市场吸引力是足够的,国内智能手机领域出现了很多牛的产品、企业,而华为在当年没有任何优势,没产品、没营销、没渠道。

其实这张图就是一家公司未来的格局。

把公司的业务放在这里,如果所有业务都在金牛,那就比较危险,说明公司虽然很大,但是不强,而且没有未来的规划。在华为,要求70%的业务收入要来自明星区域。这是考核一个产品线总裁的主要考核指标。

华为做了4年手机战略规划,都没有下定决心,为什么这么慢?就是因为还没到这个明星区域。现在慢慢进入金牛区域,如果进入了金牛区域,那未来就需要新的增长性的业务了,比如智能汽车之类。

战略机会点在SPAN上的表现,就是第一个阶段的输出。我说的机会点不是很宽泛的,一定要非常的量化和具体化,去证明是一个真正的机会点,让投资委员会愿意投资你。

结语

今天重点分享了华为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洞察,它核心的输出就是战略机会点,通过“五看”的方式。在整个战略规划过程中,战略洞察仅仅是一个开始。

华为在多年全球市场运作中,战略管理、战略规划的工作是所有业务开展之前必须审慎做好的。同时,在战略管理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在战略洞察之后战略制定、战略解码、战略评估与执行。

战略洞察之后如何设计和构建战略控制点?如何抓住战略机会点?从战略到运营逐层分解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