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动物多种原因而气味难闻,有的是处于防御机制,有的是标记自己的领地,有的是保护食物,看看这些世界上有趣的动物们。 1、臭鼬(学名:Mephitis mephitis) 臭鼬用它那特殊的黑白颜色警告敌人攻击它。如果敌人靠得太近,臭鼬会低下来,竖起尾巴,用前爪跺地发出警告。如果这样的警告未被理睬,臭鼬便会转过身,向敌人喷种恶臭的液体。这种液体是由尾巴旁的腺体分泌出来的。在3.5米距离内,臭鼬一般不会打不中目标。这种液体会导致被击中者短时间失明,其强烈的臭味在约800米的范围内都可以闻到。所以绝大部分掠食者,暨如美洲野猫, 美洲狮,除非它们非常饥饿,一般都会避开臭鼬。唯一的例外是猫头鹰的亲戚——美洲雕鸮,它没有嗅觉,所以完全不嫌弃臭鼬。有人曾在一只美洲雕鸮的巢里发现了57只臭鼬。 2、千足虫(马陆(millipede)) 虽然无毒颚,马陆体节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而且人类误食马陆会导致口唇过敏性水肿等。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千足虫释放的液体不仅臭,而且带有剧毒。 3、公象 顺腿而流的绿色尿液和脸上的气味腺分泌的粘液混合在一起,会有特别难闻的臭味,这种恶心的气味是它的力量代言,公象之间可以根据气味的浓淡来判断对手的力量,一口气就能把对手吓跑。 4、 麝雉
麝雉会发出一阵像粪便一样的臭味,这是由于它们食用的叶子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加上细菌发酵分解植物。肉有麝的臭味,不适合食用,产地的人们常食其卵。 5、袋獾【huan】(学名:Sarcophilus harrisii) 袋獾,亦被称作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大嘴怪”,是一种有袋类的食肉动物,现今只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 袋獾是袋獾属中唯一未灭绝的成员,身形与一只小狗差不多,但肌肉发达,十分壮硕。其特征包括:黑色的皮毛、遭遇攻击时发出的臭味、刺耳的叫声,以及进食时的神态。除狩猎外,袋獾也进食腐肉。它们通常单独行动,但有时也与其他袋獾一起进食。 6、麝牛 夏天休养生息,麝牛积累大量的能量。雌性主要为了繁殖,雄性也要在入秋的发情期争夺生殖权利。每当此时,雄麝牛脸上的麝腺分泌出气味强烈的分泌物,经腿部沾到地上的植物上,以此来划出自己的领地,雌麝牛则被圈在其中,被严格看管和保护,任何别的雄麝牛不得侵占,他们经常会把大量的尿液粘在自己的身体的长毛上,让身体有臭气熏天的独特气味。 7、管鼻鹱
8、抹香鲸 抹香鲸对巨乌贼的嗜好,是一种最珍贵的海产品———“龙涎香”的来源。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乌贼,这时候,抹香鲸的大肠末端或直肠始端由于受到刺激,引起病变而产生一种灰色或微黑色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逐渐在小肠里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物质呈块状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径为165厘米,这种物质即为“龙涎香”。它储存在结肠和直肠内,刚取出时臭味难闻,存放一段时间逐渐发香,胜“麝香”。 9、蝽科昆虫 蝽科 Pentatomidae; stinkbug 半翅目的1科。旧称蝽象。此类昆虫有臭腺孔,能分泌臭液,在空气中挥发成臭气,所以又有放屁虫、臭板虫、臭大姐等俗名。中国已知约500种。沾过的植物、水果或叶上都会留下这种臭味,简直令人作呕。部分物种的臭味,会损害人的眼睛及皮肤。
肛门附近有发达的臭腺,臭腺分泌出的臭液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具有一定的标记和防御功能,还会利用尿液保存食物。还能帮助其找到食物,还能防止其他动物偷食。 11、鬣狗 具有“非洲二哥”之称,鬣狗的活动范围很广,它们需要臭味来导航。鬣狗肛门附近的小袋可以产生很臭的“鬣狗黄油”,而鬣狗会把“黄油”摩擦到某些物体上,有时甚至互相摩擦到对方身上。鬣狗的臭味不仅可以标识领土,还能识别家族成员,它们必须定期保留其它家族成员的气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