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闲阶级论

 昵称55490165 2018-06-26
​《有闲阶级论》读后感
有个箱子 2014-04-12 15:21:06
这本书花了我颇长一段时间才终于看完,
  来自1899年的一本书,大量晦涩的字眼,还是英译中的,常常反复看几遍,才终于能体会到一点某一句话的意思。 
  分析社会现状的书,一直是我的favourite, 
  尽管这般久远的一本书,还是能给我现代社会现象的良多启发。 
   
  读完一遍,摘抄一遍,再看回摘抄一遍,终于让我感觉这本书的真实。 
  在晦涩字眼的包裹下,还是很能够直接残忍地剖析了现实。 
   
  主要讲述了何谓有闲阶级以及解释他们的行为。 
  简单来说,剖析有钱有闲的一个社会阶级如何炫富,为什么要炫富。 
   
  作者认为归根,就是攀比。 
  有闲阶级以财富作为基础门槛,然后通过工作范畴、礼仪、服装、品味、消费习惯、学术修养、教养妇女乃至奴仆等方面逐一巩固强化自己的地位。 
   
  从工作范畴说起的话,有闲阶级崇尚的势必是非生产性的工作,可以是政治、运动甚至宗教等。对于公众而言,这类脱离实际劳动的工作,都是能够博取声誉的。甚至可以说,对有闲阶级而言劳动是可耻的,是损害身份的一种行为。 
   
  而礼仪上来说,这一点对我的启发是,我从未思考过“礼仪”存在的必要性问题,但就是这么做了。突然想起那个关于猴子的故事,下一代笼子里的猴子不会再碰香蕉,因为会被打,但很可能连打它的猴子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打它。书中提及大多的礼仪都是无实际用处,但礼仪是一种需要时间进行学习的素养,因此有闲有钱的阶级正是恰好能做到礼仪的典范,而大众则进行跟随。说到底,礼仪或许不过是作为区分人的一项标准罢了,作为有闲阶级而言,是钱以外的又一项门槛。简单的,可以类比成绅士与土豪的不同,礼仪所代表的就更为显而易见了。关于礼仪这一点也可以直接套用到学术涵养的问题上。 
   
  而品味上,作者认为能够赢得声誉的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在不断形塑所谓的品味。 
  这一点可以结合消费习惯来说,就是有闲阶级的品味塑造归根到底就是消费什么样的东西才符合身份。也通过消费品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消费品中最容易突显身份的莫过于服装了,能让身边所有人都第一时间看到的身份象征就是服饰,仔细检视那些一般大众认为优雅的服饰,就会发现它处处都旨在传达一个印象:穿戴着并不习惯于从事任何实质的苦役。要是衣物显露出穿戴着这方从事体力劳动的痕迹,即有所污损的话,毫无疑问,这件衣物绝对谈不上优雅,甚至谈不上合乎礼节。整洁而又无污垢的衣服之所以有善心悦目的效果,即便不完全,也主要是因为其让人联想到有闲,免于亲身接触到任何生产工序,例如白色的衣服。大众对高跟鞋、裙子的沉迷也完全适用于这个观点。 
  有闲阶级便是如此不断通过彰显品味、昂贵消费品体现自身的优越感。 
   
  题外话一下,像书中所说人的本性其实会排斥持续的无度挥霍浪费,因此一项开销无论实际上多么挥霍无度,也会找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目的作为粉饰的借口。例如艺术品、品牌等。这或许对于奢侈品营销人来说,就是要为客户找到那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购买者能够借着魅力之名呈现高价带来的满足。嗯,同样的,越来越体会到奢侈品真的不能低价。 
   
  或许有人会不理解为什么要如此挥霍,为什么有闲阶级不能相对节俭些。从书中观点分析的话,那便是因为有闲阶级有挥霍的必然性,而没有节俭的动机。 
  为了更好巩固身份,有闲阶级必须做符合阶级内部规范的一些事情,比如穿戴昂贵的服饰。因此,不符合阶级标准的行为倾向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约束。 
   
  而有闲阶级大多会成为保守党,这也是因为该阶级是受到社会变革必要性影响最少的一群人。因此,他们并不需要去赞成改革,在现状他们已经处于金字塔上层了。 
   
  换言之,从书中刻画的我们可以得知有闲阶级没有节俭的动机、也没有变革的需要、更没有参与劳动的理由,在这一个大前提下,现存的许多有闲阶级行为就相对更好理解了。 
  所以往往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批判一些不符合自我价值观的行为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因为,大家都不过是在做自己阶级范围内认为是正确的事情罢了。比如,某个人在某家名品店买了上万元的一只杯子又与你何干呢,或许并没有太多瞠目结舌的必要。 
   
  举一个书中我觉得很有趣的例子,有一位国王在没有侍从官在场的情况下,宁愿坐在火炉面前竟然毫无抱怨地忍受烈火的烘烤,而侍从官的职责是移动其主子的座椅,虽然这使得国王自己的尊贵的躯体难以复原,但对于国王而言如此一来能够保住了其最神圣之躯免受卑贱的玷污。对国王而言,并不能重视生命甚于名誉,因为倘若如此,他便会丧失其生存的意义,所以对他而言选择被烈火烘烤才是明智的行为。 
   
  在进一步讲,除了有闲阶级有攀比,人类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会与旁人比较的物种。 
  或许旧时还好,待在自己的阶级里面过着安定的小日子。但互联网时代可爱又可怕之处是,信息无限的流通,导致人们可以看到太多其他阶级的行为。在比较心理的影响下,比起信息较不流通的时期,人们的幸福感往往容易减半。 
  通过周遭的人,人们很容易会形成一个模糊的评价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得忍受同侪的轻视,久之甚至让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如书中作者所言,人们的自我尊重往往来自于邻人对自己的尊重。 
  这很可怕也很现实,因为倘若你的自我评价来源于他人,你就是把标尺交到别人手里,活在他人的眼中。所以越来越明白,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标准的重要性,这真的能给你带来幸福。举个简单日常例子,就是如果太依赖恋人,喜怒哀乐都放在恋人身上,你就会失掉自己,永远难以得到满足和快乐,因为你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他人。 
  当然,说得容易,这真的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形成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需要极其强大的内心。自问也离很远,但可以做到的事,形成这个意识,一步步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不要把刀子交到别人的手里。 
   
  这本书贯穿全文都提及攀比,在生活中人往往穷尽一生,试图证明自己与他人不同,其实不过是一棵树上的不同叶子罢了。何必过于眼红他人的纹路,你自有自己的一番喜悲要顾。 
   
   
  上面说完了有闲阶级本身,这本书还有另外一个点十分值得分享,就是女人。
  有闲阶级与非有闲阶级的雏形就是男人与女人,由于身体构造的不同,在部落中,男人更多从事狩猎等带有功勋性的工作,而女人则从事部落内的日常劳作。久之,形成不同的地位。甚至到后来,所有权的雏形是男人对女人的拥有权。 
  后来,看似在家族当贵妇的女人,其实归根也不过是家族男人的附属品,用于彰显男人的地位。用书中的话就是“越位休闲”,女人并不享有阶级地位,享受的一切消费品都是一种越位休闲,来显示主人的地位。 
  甚至会用所谓的女人味来进行对女人的约束,例如陈旧的束腰、缠足,明显不是舒适的方式,就是因为她们并非地位的拥有者,作为附属品,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才能更好满足主人的地位需要。 
  就连女人的知识涵养,也必须符合两种类型,一是符合家居需要,二是符合可展现的才艺以及技巧,而不是自己的需要。比如大多需要学习音乐、美术一类的知识,这些大多可以用作主人地炫耀行为。 
   
  这些种种的观念,终于让我体会到,当年女性解放革命实属不易。 
  回忆起,之前看的那本关于女性职场的《向前一步》,真切感受到社会在进步。现在我们能这样谈及女性,鼓励女性去向前迈步。 
  突然想到,其实现在很多女性甚至自愿选择成为附属品,无论出于什么想法,我尊重这项生活选择的自由。但是,我更鼓励女性可以活得是一个人的立场,而非一个女人。 
   在说完,有闲阶级、女人之后,最后要谈下的就是关于书中提及的下层阶级。关于这块的剖析最是赤裸裸地残忍揭穿。
   对于下层阶级而言,通常获得物品的手段就是靠生产性的劳力。 
  下层阶级的人们无论如何都免不了劳动,所以劳动这个污点不会带给他们太大的损伤,至少在他们内部并不以为辱。反倒是由于劳动是他们所认可以及接受的生活形式,他们以能在工作效率上出类拔萃、生活上的节俭而引以为傲,这通常是唯一能开放给他们攀比的底线。 
而这些赤贫者和那些将所有精力耗在日常生计奋斗上的人,都是保守的,因为他们没有余力去想明天以后的事。 
但是与此同时,中下层阶层也是很容易被诱惑去做变革的人,也恰恰因为他们有生计改变需求,才会处于这种境地。但是,新方式变革常常难以撬动有闲阶级,而又会受到自身阶级保守份子的压制,往往十分容易遭遇失败。这便是下层阶级存在的典型困境之一。 
由于并非文章的主线,因此这块作者并未过多着墨。我也尚未能相处一个所以然来,关于下层阶级的讨论就且收笔。但愿,往后的某段经历或者某本书更给我就这点更大的启发,再作分享。 
《有闲阶级论》总的来说让我更了解社会阶层这个概念,另外,由于知道了难处也更为历史上劳动的倡导、妇女的解放革命所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