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波清照图371×33cm,2018年
随心说的话 近两年与朋友见面或交流中经常会提到身体健康的重要,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在生活中往往很容易被一些外在的追求所牵引,从而忽略了这点。艺术创作也需要一个健康的状态,不是指歌颂什么或要表现什么,从笔墨技巧来讲,我认为就应该与生命积极向上的状态是一致的,用笔墨直接生发出自然的真,生命的真,性情的真。 陆游有一首诗是关于做学问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意思放到学画上来,也是非常契合的,学习应该是一生的事情,要成长完善,不断趋于更好,那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只学古人,还有对自然的观察,对生命生活的体悟,还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 毛笔为天,纸张为地,笔墨为种子,运笔于纸上,犹如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或宁静,或蓬勃,虽为写出,宛若天成。 作画时我向往一种超然的感觉,画出来的世界,似真似幻,亦真亦幻,没有时空界限,没有人我分别。 画作里的元素都应该是纯粹的,每一棵树,每一山石,各得其所,相互无碍,和谐共生。 艺术作品应该有活力和生机,是生命意识的自觉表达。 赵修 画梁语燕惊幽梦34×68cm,2018年 山水画发展到今天,其实很尴尬。 几乎每一个山水画画家,都不得不面对宋元以来的诸多体系和风格。无论庄严凝重、萧散冲淡、或者天真浪漫,这些基本上穷尽了画法与画风的推演和创造,以及众多名家的精彩作品,如高山大川,几乎不可逾越,不可超越。 灵山47×93cm,2016年 灵山47×97cm,2015年 灵山47×97cm,2017年 灵山48×76cm,2016年 灵山48×90cm,2016年 灵山90×180cm,2017年 灵山91×180cm,2015年 无论是今天的学院派(几大美院教育系统中形成的导师流派,亲师派)、官样画派(各画院体系中形成的官方主流画派)、或者江湖画派(不在体系之内,以书画自娱或自修以及一些职业画家),或多或少都会面临这种尴尬。诸如风格化、去风格化、继承传统、传承与创新、艺术的本土化或者国际化等等,纠结和尴尬,使今天的山水画画坛,变得多变和不可预测。各自突围之中,也几乎没有形成具有绝对影响力的画派或者画家。被艺术市场影响的快速“流行”成为一种风尚,很多艺术家成为不断摇摆的“追星族”,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尴尬。 青山书屋图33×409cm,2017年 云霭清芬图386×33.5cm,2018年 很庆幸,认识赵修。从遥远的博客时代到当下的微信时代,我透过大小不同的屏幕,看到在如此浮躁的环境之下,他遵循自己的心相,一步步走出自己的风格。带有一种淡定和笃信,夹杂着某种任性和固执,再加入古代田园生活的宁静和澹泊,偶尔结合城市山林的入世和随和。总之,赵修似乎找到了一种解构传统与融合当下,具有某种怀旧和感伤意味的“园林山水样式”。 雁荡山八景36×496cm,2017年 雁荡山八景——北斗洞 雁荡山八景——大龙湫 雁荡山八景——观音洞 雁荡山八景——合掌峰 雁荡山八景——龙鼻洞 雁荡山八景——水帘洞 雁荡山八景——卧龙谷 雁荡山八景——小龙湫 似乎尴尬还在,但不急。不急于寻找解答,甚至不答;不被影响,甚至也不去考虑影响别人,这似乎是这些年,在他的画中隐约透露出来的气质。一如既往的静,始终在画中。 一亭清秀醉东风34×68cm,2018年 游园清梦34×143cm,2017年 游园清梦60×17cm,2017年 游园清梦60×17cm,2017年 游园清梦60×17cm,2017年 游园清梦60×17cm,2017年 游园清梦60×17cm,2017年 游园清梦四条屏17×60×4cm,2017年 快川和尚曾有偈语一句: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此作为僧人,面对生死事而道出参禅玄机。定,实际上也是一个画家能否走得更远,走的得更高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不被当下左右,如同火中禅定,渐修,渐行之,则能修至深,行至远。 相信赵修。
赵修,本名赵修志,1980年生于山东齐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副秘书长。2016年创立心心社,以“尊崇传统美学 立足当下生活”为宗旨,从事中国画研究和教学。 主要展览 笔墨印心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丝路墨华——中国青年画家国际巡回展 赵修、张婙伉俪水墨作品观摩展 |
|
来自: 露珠儿o4ywwrq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