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腐朽为神奇,鬼斧神工的根雕艺术

 来来永胜 2018-06-27

根雕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门类,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它以树根、树瘤、竹根等为创作对象,制作成鬼斧神工的艺术作品。根雕艺术是一个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的高超造型艺术,“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因势象形,举世无双。

根雕艺术由来已久,在湖北战国时代的一座楚墓中,就曾出土过一件根雕“辟邪”,这件作为镇墓兽的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极富动感,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显示出两千多年前的先民智慧与审美。

古代的根雕艺术也运用在许多实用器、陈设品和家具上,如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据说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唐书中也记有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

根雕作品题材广泛,而神佛像是很重要的一类。唐代韩愈的《题木居士》诗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宋元以后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

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并一直流传至今。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至今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及上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根雕的选材其实也很讲究,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被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炭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

造型上的选择标准则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一般生长在平原的树根,因养分充足,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难以形成奇特形态。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水土不足,年久质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制作根雕更不是简单的事,分为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根雕作品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主要是因势造型,随形就意,雕琢工艺只是其次的手段。独具风格的审美价值,在形、在意、更在神韵。

虽然同样是根雕艺术作品,与粗粝随性的木根雕相比,竹根雕更有精、细、雅、奇的特色。因此根雕受到不同人群的喜好,也适用于不同的摆放环境,如宽阔舒朗的庭院,或清雅别致的文房。世间无两片同样的叶子,更无两件同样的根雕。在新时代,根雕的魅力有待发掘与重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