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的“俞家军”是怎样一支军队?

 半梦书斋 2018-06-27

明代大将练兵,俞大猷与戚继光都是行家里手。俞大猷的练兵,是先选将,嘉靖二十年他在仃漳守备任上,就开读易轩,培训幕僚和战将。在选兵方面,俞大猷跟戚继光很像,也是强调要忠厚老实的矿工、农民等参军,但同时他又愿意招降纳叛,从中挑选被迫落草之人补入军中。选兵选将之后,俞大猷强调教育官兵明确为何而战,强调敢战敢死,从士兵中选择悍勇之人担任士兵头目,这些人是俞大猷控制军队的骨干,也是战时引领基层士兵的关键,所以他讲“大抵募兵,以头目精勇则兵随之。”日后曾胡制兵还是这一套。作为募兵队伍,俞家军中依靠亲族裙带关系维系凝聚力,“各募其亲戚、兄弟、同族、同里之人。”说起来也可以认为是中国传统的世兵遗风。

俞大猷也很强调士兵要练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培养勇敢顽强的好品质,有了胆气,再培养官兵的作战技能和阵法,能够事倍功半,“技艺精则胆自雄”。作为武术高人,俞大猷写了一部《剑经》但实际上是讲棍、射、阵三法(怎么这么乱啊!)从列阵对战来讲,练棍可以作为练习各种长兵器的基础而,俞家棍是以荆楚长剑刺击与杨家枪结合,也很适合结阵而战。倭寇当年多以刀作为主要武器,个人战能力较强,但如碰上集群长柄,如果不能劈断对方武器来开阵,还真够呛。同时俞大猷也原因引入火器,在《军令》中专门强调火器保养,而且指出火器不是用来壮胆和摆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