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再怎么小心前行也难免会跌进不如意的困境之中。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困境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然而不同的是,在困境之中有人灰心了、沮丧了、消沉了,从此一蹶不振,盘踞在人生的低谷里怨天尤人,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一生;而有人却在困境之中抬头仰望耀眼的星空,振作起来,百折不挠,最终从困境中走了出来,让人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我们要力争做后者而不是前者。而决定我们能否如愿的,关键还是我们面对困境时的心态。诗佛王维有两句非常有禅意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的时候,明明已经没有希望的生活,却会突然焕发生机,因此修禅的人即便绝望,也依然会保持乐观的心态,或者说真正的禅者是根本就不会绝望的。 一遇到困难就放弃的人只看到了眼前的困难却不能看到突破之后的希望,所以他们做事情往往就是浅尝辄止,也就不能够成就什么事业;而那些在困境中即使是快要绝望了也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始终相信明天太阳照常升起的人,则总是能够坚持到峰回路转的那一刻,迎来山穷水尽之后的柳暗花明。 由此可见,能否超越困境往往在于人们面对困境时的心态。很多人面对困境时总以为自己的一辈子就这么完了,再也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了,所以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逃避,选择自我放弃。 其实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之路上有着无限的可能,哪怕是站在绝境中,只要生命还在,我们就依然有改变它的机会。在困难面前,失望、沮丧是正常的反应,但不能让这种反应成为常态,我们的常态只能是乐观和泰然。 当年,南怀瑾大师初到四川的时候生活上十分窘迫。有一次,他和表叔二人从宜昌到成都,一路上钱都用光了,整整三天都没有吃任何东西。他们饥肠辘辘地走在路上,饭馆酒家里飘出的美味佳肴的香味,馋得他们口水直流。当时他们当真是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但是浑身上下却找不出一分钱。在他们饿得头晕眼花的情况下,南怀瑾被逼无奈红着脸在一个馒头摊上偷了两个馒头,他和表叔二人一人一个分着吃了。 当时的南怀瑾像极了雨果笔下《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不过南怀瑾的运气比冉阿让好多了,至少他没有被人发现,更没有被人抓住。就是在这样十分窘迫的状况下,他们终于到达了成都,然后落脚在贵州会馆。在那里,南怀瑾遇到了朋友钱吉以及他的母亲。在钱吉母子的帮助下,南怀瑾的生活才逐渐稳定下来。回忆当时钱吉母子对他的帮助,南怀瑾感慨万千,写下了:“蜀道初登一饭难,唯君母子护安康。” 后来南怀瑾在讲课中还曾多次引用古人的诗句“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将他当时在四川的这段看似山穷水尽的境遇告诉学生,并以此来告诫他的学生们,人这一生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都不要轻易打退堂鼓,因为只要你坚持下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新的转机。 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困境对我们来说也并不是毫无好处的,人只有身在失望之中才可以借机反省自己的过失,也能够改正不足以完善自己。鉴于此,我们更应该摆脱困境中绝望的情绪,增强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泰然自若地去面对失败,须知只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才能够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有句谚语说:“泰然自若是应付困境的最好方法。”其实,人在身处困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最为惊人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力。所以,只要你能够战胜自己,你就不会被困境束缚住,并且怀揣着必胜的信念越战越勇,最终必然可以登上人生的巅峰。 与智者为伍,与善者同行!感您慈悲学习此善知识,愿您法喜充 大智若愚,中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意思是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拙。 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致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入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 同样是忙,有的人忙得一团纷乱,忙得很辛苦;有智慧的人,按部就班,忙得气定神闲。所谓“人忙心不忙”,有的人懂得交办,有的人懂得授权,有的人懂得分工,有的人懂得指挥。 很多复杂的事物,经过能干的人化繁就简、提纲挈领,虽然事情多,但一点也不觉得忙。因此,懂得忙中偷闲的人,就是再忙也有安闲的时刻,不至于忙得讨厌生活、讨厌忙,他反而喜爱忙,从忙的当中只觉得人生很充实。这样的忙,人生会活得很有意义。 “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为什么要外面人讲你好,你才觉得自己好呢? 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毫不相干。 拾起是幸,放下是福。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必在乎的,有些东西是必须清空的。 该放下时就放下,你才能够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树木把枯黄的落叶放下,长出一个美丽的春天。 苍穹把灰色的云翳放下,才有一个灿烂的晴空。 把沉重的郁结放下,就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与智者为伍,与善者同行!感您慈悲学习此善知识,愿您法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