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信片 | 西江苗寨,吃在灯火阑珊处

 神奇东方树叶 2018-06-27

贵州之行,亮点可不止加榜梯田一个。还有一处让人迷失的美景——西江千户苗寨。

不夸张地说,确实让人迷了路。半面山的民宿,盘山小路,阡陌交通,有人指路都很难找到住处。

全程电话指路,还是找不到住处

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顾名思义,有上千户苗族人家聚集在此。如今主要居住的“西”氏苗家,有记载的历史已有600余年。

而西江千户苗寨就像一座露天博物馆,用最真实的生活演绎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

西江苗寨占地50平方千米

白水河穿寨而过

这里主要居住的是黑苗,他们过去多穿黑色长褂、包黑色头巾,因此而得名。而如今,最常见的却是雷山巴河支系的盛装扮相,因其华丽夸张的银饰而颇为引人注目。

游客可以租来苗族的服饰拍照

店里陈列着婆婆的婆婆手工刺绣的对襟开衫

央求了许久都不卖

即使没了传统服饰,少数民族的气息依旧可见一斑

苗族还有很多自己的习俗,比如迎客酒、长桌宴、板凳舞,还有非常注重“团队协作”的高山流水。

晚上被拉去看表演,这是最有趣的亮点

不管是建筑群的宏伟,还是细微处的精致,苗寨的建筑都默默地吸引着游客。

吊脚楼,是侗族、苗族的典型建筑之一,一般分为上中下三层。最底层以养牲畜为主,中间一层居住,最上层多作储物。

记得在书中看到过,堂层外侧的 “阳台”,苗语叫“阶息”,多是姑娘们绣花闲聊的好地方,因此得了个极赋诗意的名字,“美人靠”。

冒充一下美人

苗寨处处是自然与人文建筑的完美结合。依山吊脚楼,傍水风雨桥。

集桥、廊、亭三者为一体的风雨桥,一直是古今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来源。

风雨后的风雨桥,更透着几分诗情画意

但我们去时,工作人员都用1号到5号来称呼这几座风雨桥。原本有些抱怨,觉得现代人失了情调。于是当地人开玩笑反问道,“说名字你们认得吗?” 

看了下图,你是不是跟我们一样,输得哑口无言?

这个... 其实... 还是叫4号风雨桥比较好找...

水中倒影

小吃吃不停

上篇游记已经提过,酱酱到了贵州,一天从早吃到晚。最“疯狂”的就是在西江苗寨,一条小吃街,一天嘴没停。连大晚上看完表演,都要吃上两个热乎乎的糍粑,才能安心回去睡觉。

各种烤串串

当地的竹筒饭和肥肉皮(这个真心接受不了)

炒面、炒粉

黑猪肉串(这个也没吃)

毛豆腐

火参果和左边的酸梅汤(不知道喝了多少杯)

乒乓球大的野生猕猴桃

牛肉粉儿

请叫我美猴王

这果子确实有疗效~

卖相一般,但是真的特别好吃的酸汤蕨根粉

客串一把店家

才发现最爱吃的糍粑居然没拍...光顾着吃了 >.<

少数民族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细细品来,底蕴无穷。好像吊脚楼的每个屋檐、风雨桥的每个花纹都有背后的传说。每次都是身处其中才后悔书读太少,想要了解的太多,然后回家恶补。看来是 “行万里路” 督促我 “读万卷书” 。

住在半山腰

瓦片上的青苔都在讲述着古老的传说

题外话


住的民宿老板非常好,还请了专门为游客搬行李的老伯。到民宿时,老伯扛着箱子,穿梭在山间石板路上,健步如飞,酱酱一路小跑才勉强跟上。

老伯威武~

贵州之行第一天玩儿,就被大雨淋得透透的,包括酱酱的宝贝相机... 还好路遇好心的Mr. Sun, 非常大方的把照片分享给酱酱。上面美美的清晰大图,全是Mr. Sun 提供的,在此表示感谢哦 ^.^

对贵州感兴趣的小伙伴,还可以看看上一篇游记。

一站一叹 | 加榜梯田,祖传的美食与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