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天马行空CWG 2018-06-27

“所有的结局都已经写好。。。”席慕蓉在《青春》中如是说。。。。

初读席慕蓉是初中语文书中的那首《乡愁》,那时自己浑浑噩噩的,机械地理解加看参考书,并不会代入太多的个人情感。

再读席慕蓉时,是高中的一篇老师写的文章。“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仅此一句,加上那位他非常崇敬的老师全文的铺垫,他对这句用来辅证的点睛之笔的的喜爱油然而生。多么有哲思的语句啊。。。

恰逢他去音像店搜寻自己喜欢的一个歌唱家的磁带,他在众多的音乐磁带中发现了那个《席慕蓉书情诗精选》磁带。他如获至宝,毫不犹豫地花了自己紧凑的零用钱,带它回家。从此,听那盘磁带是他每日除了繁重的题目之外的仅有的不多消遣。磁带中每首诗都直抵他孤寂的内心,调理了他紊乱的情感。也许正是从那些席的诗开始,他渐渐地学会调理他的情感。

高三时,他在校门口的书店里,发现了一本席的散文集。有限的资金,再三犹豫之下,他还是决定买下它。但是一直拖到高考完,才来得及好好读她。那个对满是憧憬的暑假。每次要夏天干农活时,他会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夹上那本散文集。依稀记得,那次他做完农活,依着停靠在河边的自行车旁,静静地读着其中的一篇描写鸢尾花的散文,近傍晚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流动的河水波光粼粼,那一幕胜似电影中唯美的片景。

他把那本席的散文连同那本装订有他喜欢的那篇老师的文章的校刊带去了大学。蹉跎的岁月让它们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再次响起席的文字时,他已是一名芸芸众生中一个底层的不起眼的上漂。一次别人送他一张在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关于诗歌的讲座门票,那里他偶遇到一位学者兼业余诗人。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他在门口排着队,她和她的老同学本是排在他后面,他见她们2人共用一把伞,就让出自己可以遮雨的位置。后来他和她们坐一起听讲座。节目开场前,他们在一起闲聊,他得知她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再得知其中的她是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听完讲座后,他的老同学给他留了电话,而她给他留下了自己的email。而她的信奉佛教的老同学建议既然有缘相遇,就一起吃顿饭再散。饭后,他们一起去坐公交,路过静安寺,她的老同学为他们拍了张静安寺为背景的合影。在逛旁边的商场时,她的老同学告诉他她是一名诗人,出版过两本诗集,他记下了诗集的名字。商场逛完,他们一起坐公交回长宁区,半途在长宁区图书馆站,他和她们分别。这里没有席的文字啊?是的

再次想起席的作品时,是他怀着好奇之心买了她的一本诗集读完后,仍不过瘾。那些探讨社会学问题的诗句中夹杂着似曾相识的忧虑,是的,那种来自曾经听席慕蓉诗句时感受到的忧虑。他想起了他的席,于是买了全套的席的诗歌集。可是他对于她另外一本买不到的诗集有点念念不忘,于是通过她的老同学转达了自己求之若渴的感受。她答应他回美国时,从上海走送他一本。

那次分别前天,他们在番禺路边上的一家饭店里,他为她践行,她送他一本自己的诗集,他送她一本席的新作《以诗之名》。第二天一早,他送她去浦东机场。走之前,她鼓励他好好追求自己的学业。后来,他给她写过几封邮件,她的回件依然如本人一样真挚。之前,她答应他如果自己回上海再送他一本自己即将出版的诗集,然而他终究还是自己在网上买了。

接下来的考研岁月,他带上了席的诗集。每每复习不下去的时候,就看上几首,考研考完时,他也读完了全部完完整整的七册。

慢慢地,在忙碌中,他渐渐地把席的文字遗忘了。。。

直到四年后的某天,他跟她提到自己曾经喜欢过席的诗,他们的聊天中,他偶尔会想起席的诗句中有类似的表达方式。

再到昨日,研究生的毕业酒会上,她给他录下了自己台湾行的故事集,他醉酒后的潜意识里要回去听她的故事录音,还有要跟同学去KTV录音给她听,可是终究没有抵挡住酒精的麻木作用,他不争气地同学的搀扶下回来了,直接倒在了睡了2年的床上不省人事。。。

酒醒后的半夜,他一个人带着耳机静静地听着她的故事,一股莫名地感动让他的眼角湿润了。。。那一刻他想起了席的文字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如是说。。。

(merci供图,原谅我真的不想下床去写英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