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趣

 清水悠悠水地 2018-06-27

人们为赶时尚,往往舍近求远,乘火车,坐飞机,一路风尘,疲惫不堪,甚至还惹得一身不快。我与一帮“同志”,与时尚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不求远,不求大,不求“洋”,而是抱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信条,兴致一来,便相邀走进未曾“开发”的农村野地山林中去,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年初的一个阴天,寒意未曾褪尽,我们一行五人,结伴以步行方式到一个名叫“长蛇岭”的大山游玩,因为大山中有一个叫“石人石马”的古墓葬胜地,颇有几分特色。上午九点,我们在城南集中,而后沿着西南的大山方向前行。开始,我们沿着崎岖不平的简易公路走了几公里,身体渐渐热起来。到一个岔道口,上了茅草丛生的山边小路,边走边小心地拨开小路上的茅草和荆棘。走到茅草路的尽头,眼前凸现一石山群,半山腰有一群群的山羊在漫步,不时从羊群中传来“咩——”的叫声,在山谷中回荡,真是“羊鸣山更幽”,这给我们新奇的心情里平添了几分野趣。山边逶迤西去的羊肠小道,引领着我们向前移动。“东方红,太阳升……”,同行的朋友模仿起陕北老汉唱起了陕北民歌,声调高亢、激越,还略带些沙哑,还真像是那么回事,我忽然觉得我们真像当年活跃在太行山上的八路军武工队,这么一想像,浑身像是荡漾起了一种神圣与刺激的感觉,脚下长了许多劲似的。

我们翻过大石山,对面就是“长蛇岭”了,在“长蛇岭”与大石山之间,有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在冬末枯黄的季节里显得那么有生气。我们朝着那片“绿”走去,发现那是一片萝卜地。阿文忍不住拨了几个萝卜,到地边的小溪里洗净,我们就坐在田埂上吃起萝卜来。“好甜! 果汁足!“有点辣!”“爽口!”大家七嘴八舌地边吃边议论起来。歇足吃够后,我们准备登山了。因为不熟悉路,只好就近找了一条山路就攀援而上,在半道上遇到一位砍柴的老妈妈,她告诉我们,我们走的这条道离要去的“石人石马”远着呢,应从山下另一条道走才对。但要下山重走显然更麻烦,我们只好硬着头皮按老妈妈指点的方向探索前进。无奈山高林密,我们虽然爬到了半山腰,但始终找不着目标。考虑到天色渐晚,只好择路返回,也可在返程路上再寻机发现目标。下山途中,偶然发现路边有野菌,开始以为是零星的几个而已,但野菌不断被发现。怎么有这么多野菌?原来是山里的气候暖湿,不久前下过的几场大雪,也未能阻止野菌的生长,我们决定采摘野菌。我们边寻觅“石人石马”,边采摘路边的野菌,约一个多小时后下山时,始终未发现“景点”,但采到了约两公斤野菌,这真是意外的收获,也算是作为探景失败的一种补偿吧。

在回程的路上,我们在村边的小卖部买了些蛋糕充饥后匆匆上路,大家都有点疲乏,脚步也没有来时那么轻快,甚至有点沉重。我们回到县城,找了个排档吃饭,当大家就着野菌和土鸡吃着晚餐的时候,当开心地谈论着一天感受的时候,一种步行锻炼或者说劳动后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这种活动应该经常开展,它多么像生活中的一首小诗。”我说。

“这种活动一举三得:一是不要钱;二是锻炼身体;三是能获得难得的野趣。”一朋友对此作说明道。

“四是能吃上高级野味。”另一朋友作补充,说罢,夹了一个野菌送进嘴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