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04读吴歌甲集
2018-06-27 | 阅:  转:  |  分享 
  
读顾《吴歌甲集》04





“下卷民歌五十首”

顾的自序说这里都是成人的歌谣,分4类:乡村妇女歌;闺阁妇女歌;农工流氓男子歌,还有杂七杂八人生求解歌。我看乡村妇女歌蛮好,如下:



五一蚕豆花开乌油油

蚕(sui)豆花(huo)开乌油油;

姐(jia)拉房中梳(si)好头;

佛佛看见微微笑;

师(si)姑看见懊恼剃光头。



顾颉刚没有注释“拉”。“拉”在这里就是“在”的意思,比如“伊拉阿里啊?”(他在哪里啊?)。这首民谣清新活,唱出了“姐”对自己秀发很自信。



“五二西方路上一甏(pang)油”

“姊妹两个赌梳头”。妹姐互问你梳什么发式,用什么妆器。姐答的总是有名的发式金银簪,妹答的总是不算“式”的发,不算“簪”的簪。歌谣通过发式妆器名称的对比,刻画了妹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必定是个穷人家。家里仅有的女儿家玩意儿首先尽着姐姐出落用,懂道理的妹妹安于清贫作爽然答,爽然答里渗透出内心里充满的期待。



五三南(nai)瓜(guo)棚(pang)

“外公外婆叫我亲外甥(sang)”。顾注:“外祖父母应该叫‘外孙’,而苏州则曰‘外甥’,与舅父母之称谓完全无别。”顾颉刚注错了,错到外国大马路去了。“外孙”的“孙”和“甥”在苏沪语里完全同音,sang。所以外祖父母说“外sang”还是说“外孙”。但是祖父母说的“孙子”之“孙”音“Sen”,“伊是我格大sen(孙)子。”这首民谣很民俗,反映了家族里的矛盾。外祖父母对外孙疼爱、舅舅对外甥尊重,叫他上主桌吃饭,偏是嫂子虐待外甥,叫他坐灶前吃冷饭。甥说:“弗(fe)关得我娘舅(qiu)事,尽是舅(qiu)姆(m)搅(gao)家(ga)精。”外甥真懂事,而舅母也许她给禁止上主桌吃饭的吧,所以打着“小孩不上桌吃饭”的旗号搞报复。她是夫家里一个厉害的女人。“五五月亮圆圆”也是这样。“荷花囡囡,出来张娘”,“张”在这里是“看望”的意思。荷花囡囡出嫁了。爹妈祖父母都高兴地说好囡囡回家了,比如“好婆说道,‘敲背囡转来哉。’”“好婆”是祖母,囡囡一直为她体贴敲背。“转来”是“回家来了”的意思。但是嫂嫂说囡囡是“败(ba)家(ga)精”,这次哥哥也参与鄙视说囡囡是“搅(gao)家(ga)精”。荷花囡不服气,说我又不吃哥的饭,不穿嫂的衣。瞧,多么生活风情啊。



下面我不再尽力注一切上海话音了。太难了。国语、普通话和上海话,绝大多数是发音不同,可字词一样,意思也一样,但是上海话很多无法汉语拼音的。这足以证实所谓的“方言文学”是不可能独立的、完全的,方言只能是国语、普通话文学的“花边”、“浇头”、“点缀”、“婢女”、“钟点工”之类。



“五七十八岁小娘半夜里哭”。这个题目只有“八”、“小”、“娘”、“里”4个字是普通话与上海话差不多的,其余字的发音都不同。发不好,一听就晓得侬讲不来上海话,是在学上海话,是洋泾浜上海话。哭啥呢?“搭偕(gai)(某人家)第三位囡儿,同年,同月,同出世,俚朝朝抱出小孩郎!”“搭偕(gai)”,“我和她”的意思。其中“我”因为语境明确而省略了。“俚”,也是“他”、“她”的意思。“朝朝”应该写为“早早”,发音和意思都是这样的。这首歌谣写18岁的姑娘“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被迫没害羞了,半夜里也哭着闹着要嫁人。真反映了民俗心理。



“五八一朝迷露间朝霜”也如上,中唱道:



姑娘房里懒梳妆,

蓬(pong)头赤(ce)脚(jia)奔到娘房里。

“为啥唠哥哥有嫂我无郎?”



“为啥唠”就是“为啥”,“唠”是方言里莫名其妙的拖音。瞧,妹妹急煞了,向娘讨要床上人。朱熹要说“下作胚”了。幽默的是娘说早把你命算好了,“六十成亲,八十寿……七十二岁添公子”,急啥,成亲以后还有廿年过呢。姑娘光火了,说要是按照算命先生说的做,“爹爹勿要进娘房,哥哥(勿要)(fiao)搭嫂同床!……大家(ga)做(zu)个活孤孀(sang)”你们都给我等,等到我六十岁成亲了你们再同床。姑娘是说“你们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大家一起饿死掉算了”。(勿要)写成一字,是“勿要”两字连读滑音而成,苏州话发fiao音,上海话发viao音。“搭”在这里是“和”、“与”的意思。



六五睏懒迷迷吃筒烟

睏懒迷迷吃(qie)筒烟(yi),

一(ye)交(gao)筋斗跌拉姐(jia)身边(bi)。

十指尖(ji)尖(ji)搀(cai)郎起,

“倷呒(m,不要发mu音)啥神思吃(qie)啥烟(yi)!”



这首要算流氓谣了吧?你想,小痞子站街头,抽着烟,瞄着“小姐姐”走来就唱这歌谣。这歌谣的形式是挑逗,内容是意淫,就是不唱“我”去摸“姐姐”,而想“姐姐”来摸“我”。那是相当地黄了。



六六结识私情东海东

结识私情东海东,路程遥远信难通。

刚要路通花要谢,路通花谢一场空。



“东海”,顾颉刚注为“东边”。可以的。但是如果这样解,那么完整的说法是“东haibai”。依例可说“西haibai”,西边,等等。我意这里“东海”就作字面解,比喻的是“遥远”,于是“东海东”就是东海以外的东边,岂不是更遥远了?这样解是更合乎歌谣意的,也有先秦古典如《庄子》的出处。民谣也受学问影响的。这一首就接近于“诗”了,看哪个秀才润色一下。现在是歌谣里的“花”没有着落。润色的话要写成样的难两全:花开时路难通,路通了,花谢了。

























1









献花(0)
+1
(本文系抟扶摇TFY首藏)